中医古籍
  • 刺梨叶

    《中药大辞典》:刺梨叶拼音注音Cì Lí Yè出处

    《草木便方》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刺梨叶片

    功能主治

    ①《草木便方》:"疗疥,痈,金疮。"

    ②《贵阳民间药草》:"治小儿热疮,捣敷;外痔,焙干,研末,麻油调敷。亦可煎服。"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刺梨叶拼音注音Cì Lí Yè别名

    茨藜叶

    英文名Leaf of Single Roxburgh Rose出处

    出自于《草木便方》。

    来源

    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缫丝花和单瓣缫丝花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Rosa roxburghii Tratt.2..Rosa roxburghii Tratt.f.normalis Rehd. Et Wils.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叶,鲜用呀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2.生于海拔500-2500m的向阳山坡、沟谷、路旁及灌丛中。

    资源分布:1.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西藏等地。

    2.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江西、福建、湖北、广西等地。

    原形态

    1.缫丝花 灌木,高约1-2.5cm;树皮灰褐色,成片状剥落;小枝常有成对皮刺。羽状复叶;小叶9-15,连叶柄长5-11cm;叶柄和叶轴疏生小皮刺;托叶大部贴生于叶柄;小叶片椭圆形或长圆形,长1-2cm,宽0.5-1cm,先端急尖或钝,基部宽楔形,边缘有细锐锯齿,两面无毛。花两性;花1-3朵生于短枝顶端;萼裂片5,通常宽卵形,两面有绒毛,密生针刺;花直径5-6cm;重瓣至半重瓣,外轮花瓣大,内轮较小,淡红色或粉红色,微芳香;雄蕊多数,着生在杯状萼筒边缘;心皮多数,花柱离生。果扁球形,直径3-4cm,绿色,外面密生针刺,宿存的萼裂片直立。花期5-7月,果期8-10月。

    2.本变型花为单瓣,粉红色,直径4-6cm。

    归经

    肺经

    性味

    酸、涩;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暑,解毒疗疮,止血。主痔疮,痈肿,暑热倦怠,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研末,麻油调,或鲜用捣敷。

    各家论述

    1.《草木便方》:疗疥,痈,金疮。

    2.《贵阳民间药草》:治小儿热疮,捣敷;外痔,焙干,研末,麻油调敷。亦可煎服。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拼音注音ān Tāi Yào别名骨筋草、吓唬草。来源药材基源:为酢浆草科植物无柄感应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iophytum sessile(Buch.Ham.)K.Kunth采收和储藏:夏、秋季节采集,晒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
  • 拼音注音ān Lónɡ Xiānɡ Kē Kē别名里苏子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安龙香科科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ercrium anlungense C.Y.Wu et S.Chow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生境分布生态环......
  • 拼音注音ān ( Cǎo Lǘ )别名庵(艹闾)草、庵 (艹闾)篙、淹 (艹闾)、覆(艹闾)、臭篙、庵蒿英文名all-grass of keiske Wormwood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庵(艹闾)的全草。拉丁植物动......
  • 拼音注音ān ( Cǎo Lǘ ) Zǐ英文名fruit of keiske Wormwood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庵(艹闾)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temisia keiskeana Miq.采收和储藏:冬......
  • 拼音注音ān Mó Lè别名余甘子(《临海异物志》),余甘(《唐本草》),庵摩落迦果(《纲目》),望果(《中国树木分类学》),油甘子(《广州植物志》),牛甘子(《南宁市药物春》),橄揽子(《四川中药志》),喉甘子、鱼木果(《广西药植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