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镇静安神针法治失眠

    李磊 长春中医药大学

    以长春中医药大学王富春教授为首的项目组,长期致力于针灸疗法治疗失眠的科研和临床研究,所创立的镇静安神针法技术自上世纪90年代即已应用于临床。该法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对针灸治疗失眠的组穴处方、施术操作和疗效评价等各环节进行严格界定、筛选和总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针灸特色技术和方法。

    三部五体,理论创新

    项目组在继承中医传统理论和发掘整理历代针灸古籍的基础上,结合王富春教授多年的临床经验进行了理论创新。祖国医学将头和四肢统称为五体,而调养精、气、神的三穴分别位于人体的上、中、下三部,镇静安神针法将三部与五体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了针灸治疗失眠的理论体系。

    中医认为失眠主要病机是“阳不入阴”,失眠患者由于各种原因,阳气不能归于体内,神浮游于外,因此辗转难眠。镇静安神针法围绕阴阳理论,结合人体的三部五体,认为:脑为元神之府,诸阳之会,四神聪在头应天主气,具有调理元神元阳之功;心为君主之官,神明藏焉,神门为心经原穴,在中应人主神,可宁心安神;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之会,在足应地主精,育阴潜阳,诸穴相配,可调理阴阳、镇静安神。此外,该法将经穴与奇穴相结合,即以十二正经腧穴三阴交、神门与经外奇穴四神聪配伍应用,组方配伍严谨,理论依据充分,从而确保了临床疗效。

    技法精准,择时顺势

    项目组在近20年的临床实践中,不断开展技术创新,将头针与体针的操作技术相结合,同时根据人体阴阳消长规律提出了“择时治疗”的针刺治疗方案。

    该法操作注重针刺的深度、角度、方向、频率和力度。主穴四神聪应用头针操作技术,采取平刺进针,讲求稳、准、轻、快,行针手法以小幅度、快频率捻转为主,捻转频率为150~200次/分钟,要求获得沉、重的得气感觉,以达抑阳重镇之效;配穴神门、三阴交则采用体针操作,以平补平泻为主,采用均匀柔和的提插捻转手法,得气为度,以达育阴潜阳、镇静安神之功。

    镇静安神针法治疗失眠讲求“择时顺势”,结合子午流注理论和人体阴阳消长学说,创新性地提出在申时(15时~17时)行针为宜。此时人体正值阴气渐涨、阳气渐消之时,在这个时辰针刺可“抑阳扶阴”,使得神守其舍,阳静神安以入睡。

    该法已被列入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精编教材《针灸治疗学》中,作为特色技术加以推广。

更多中药材
  • 蒋玉清 安徽省亳州市华佗中医院消渴为临床常见症状,它以口渴明显为主,但又不尽同于糖尿病,也就是中医所讲的消渴病,消渴病是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及尿有甜味等临床表现,而《金匮要略》消渴篇,把口渴都归属于消渴,有口渴多饮,也有口渴不欲饮,但无......
  • 万柏松 河北省迁安市传染病医院手足口病自2008年开始在我国大范围漫延,并出现了一定数量的死亡病例。引起全国医者的高度重视,而此病在1981年才开始在上海被发现,中医古籍中没有针对性的记载,如何治疗手足口病?特别是中药能否发挥作用?是摆在中......
  •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确立主方、选好药材之后,将要进行膏方的制作。膏方制作的工艺已经流传千年,工序繁复,要求严格,否则难达到“滴水成珠”的基本要求。俗话说,膏方补不补在医生,灵不灵在制作。如果工艺不精、制作欠细,必将直接影响到膏方的品质......
  • 急性肾衰竭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肾功能急骤(数小时或数天)、进行性减退,导致氮质血症、水钠潴留、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临床综合征。本病属中医学“癃闭”、“关格”范畴。其病因病机包括疫毒犯肾、毒物伤肾、瘀石内阻、湿浊内蕴等。辨证分型热毒炽盛:......
  •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在辨证施膏,正确确立主方之后,要合理选用药材。膏方旨在调养防复、缓图起效,与治病救危、务求速效有别,且需较长时间服用。因此,口感必须宜人,否则难以推广久服。选药组方时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用膏方不要和“治病救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