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踏石健身 虽古犹新

    时下,踏石健身术正在日美等30多个国家广泛流行。在日本许多学校和幼儿园,专门开设“赤足教育”课程,让孩子们赤着脚在走廊及操场上跑步。不少工厂、公司的入口处,铺一段鹅卵石路,让职工上下班赤脚走10分钟。甚至有的游泳池也将原先平滑的磁条底改为凸凹不平的卵石底,为的是让“踏石”爱好者在挥臂畅游之余,美美地在水中“踏石”放松一下。“踏石”健身一下成了时尚。

    其实,踏石健身术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在赤脚奔走、跳舞的过程中,逐渐发明了“踏石按摩”这种古老而又奇特的保健疗法。通过踏石,刺激脚底的穴位,达到全身保健的目的。古籍《灵枢经》还这样指出:“根者,木者,部穴在下,皆经气生发之地,为经气之所出。”在这里,我们的祖先又将脚的生理功能与树根的作用等量齐观,从理论上提醒人们注意通过脚的锻炼去达到保健的目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脚也得到了充分的保护。各种鞋的出现,使脚底板与地面长期隔离。与此同时,自然条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平坦路面,加上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使人的脚底功能无法发挥。

    这个长久被人们忽视的现象,近期已经被国外医学工作者发现。一方面,他们呼吁社会对这一情况引起重视;另一方面,把源于中国古老的“踏石健身术”广而告之,推而广之,并著书立说,从医学原理上阐述踏石的好处。

    踏石所以能够健身,是因为人的脚底有着密集的穴位。体格测试显示,人们踏石时双足解放,穴位的作用得到最充分的发挥,气机萌发,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内分泌旺盛,使体内环境高度和谐。医学工作者调查发现,凡每天踏石1~2次,每次20分钟左右,并坚持数月者,普遍感到精力充沛、情绪乐观、思路清晰,且不易感染感冒等疾病。同时,他们的肌肉更富有弹性,体态亦健康优美。

    踏石锻炼通常是到公园的卵石小径上进行。如因种种原因不便前去,也可以因地制宜地在家中进行踏石运动。如自制踏石板,或采集鹅卵石,用水泥固定在院子里;或制成一米见方可移动的踏石板;或用尼龙袋装上鹅卵石,每日早晚赤脚在上面有节奏地踩踏。如果随着音乐节奏重蹬轻踩,效果则会更好些。目前有人仿照踏石板的原理另做“卵石路”,在木板或鞋底上,根据脚底不同穴位的位置,粘接橡胶皮小凸块,一边看电视,一边把脚放上去踩动,娱乐和保健兼而达之。(洪鸿)

更多中药材
  •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杨某某,男,24岁。2007年10月28日初诊。患者经常咳嗽10余年,自觉腹中有寒气上涌而咳,痰少,痰质稀白,时有发灰,稍饮凉水便可引发咳嗽。纳可,喜热饮,腹部怕凉,大便不爽,曾服三仁汤无效。舌质红,苔微黄腻,脉弦数。辨......
  • 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方药组成:山茱萸9克,山药15克,熟地黄15克,干姜3克,茯苓12克,牡丹皮6克,熟附片3克,生甘草30克(或生甘草皮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3次服。此方为贵州名医石恩骏教授所创,系其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之常用......
  • 马建国 马龙 山东曲阜市第二人民医院李某,女,68岁。半月前颈部、腹部、双上肢、腰部、双小腿被蚊虫叮咬后皮肤发痒,自行用雄黄酒、红花油外搽。两小时后局部皮肤潮红,并逐渐扩展蔓延至头皮、颜面、躯干、四肢,呈现出大片状弥漫性红色皮损,上覆细薄糠......
  • 凡因某种原因使血糖下降至正常值以下,引起以交感神经兴奋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一组临床表现,称为低血糖症。以饥饿感、脸色苍白、心悸脉速、冷汗、四肢麻木或震颤、恐惧感或精神错乱,甚则晕厥等为主要临床特征。本症严重时可致昏迷。临床一般......
  • 孙国印 孙君山 湖北省十堰市郑家沟社区卫生服务站龙某某,男,48岁。2004年4月15日初诊。过敏性鼻炎病史12年,诉突发性鼻痒,喷嚏,流鼻涕,伴嗅觉下降,乏力纳呆,头昏身重,腰腿酸疼,易外感,舌体胖大,色淡苔白腻,脉沉迟弱,常服抗过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