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鮧鱼尾

    《中药大辞典》:鮧鱼尾拼音注音Yí Yú Wěi出处

    《纲目》

    来源

    为鲇鱼科动物鲇鱼尾部

    原形态

    动物形态详"鮧鱼"条。

    功能主治

    《纲目》:"治口眼歪斜,活鲇切尾尖,朝吻贴之。"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鮧鱼尾拼音注音Yí Yú Wěi英文名Oriental sheatfish tail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

    药材基源:为鲇鱼科动物鲇鱼的尾。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ilurus asotus (Linnaeus)[Parasilurus asotus (Linnaeus)]

    采收和储藏:常年均可捕捞。捕得后,割取尾部,鲜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栖息于江河、湖泊和水库,为中下层肉食性鱼类,主要食一些小型鱼类。

    资源分布:我国除西部高原地区外其他各地均有分布。

    原形态

    鲇鱼,体长,头部平扁,尾部侧扁。口宽阔。口裂向上倾斜,下颌突出明显。上下颌及犁骨上有许多绒状细齿。须2对。眼小,盖有透明薄膜。位置接近头侧,无鳞,皮肤富粘液腺,侧线上有粘液孔1行。背鳍5,很小。臀鳍77-83,与毛鳍相连。幼小时背侧部一般为黄绿色,随着个体成长体色逐步加深变成黑褐色,额部为灰白色,各鳍灰黑色。

    归经

    肝经

    性味

    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

    活血通络。主口眼斜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鲜品敷贴。

    各家论述

    《纲目》:治口眼歪斜,活鲇切尾尖,朝吻贴之。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中药大辞典》:白叶火草拼音注音Bái Yè Huǒ Cǎo别名拿戛千里光、白背艾,火门艾、大叶艾、满山香(《广西药植名录》),大白叶子火草(《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菊科植物白千里光的根或全草。夏、秋采收,洗净......
  • 拼音注音Bái Yè Guā Fù Mù别名乌骨藤、确络风来源番荔枝科瓜馥木属植物白叶瓜馥木Fissistigma glaucescens (Hance)Merr.,以根入药。夏秋采集,晒干。性味辛、涩,温。注意孕妇忌服。功能主治祛风除湿,......
  • 别名白叶花、银背叶秔子梢、银色秔子梢来源豆科白叶花柴Campylotropis argentea Schindl.,以根入药。生境分布云南。性味涩,平。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收敛止血。主治肠炎,腹泻,痢疾,浮肿,便血。本品还可治风湿,跌打损伤,......
  •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叶藤别名红藤仔、飞扬藤、胱皮藤、红丝线、扛棺回[海南]来源萝藦科白叶藤属植物白叶藤Crytolepis sinensis (Lour.) Merr.,以全株入药。全年可采,晒干。性味甘、淡,凉。有小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 拼音注音Bái Tǔ Fú Línɡ别名白萆薢、白土苓、土茯苓、铁架子土茯苓、九牛力、千斤力、土萆薢来源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肖菝葜的块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terosmilax japonica Kunth采收和储藏:春、秋二季采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