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清热凉血法治冻疮

    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

    已故贵州名医石玉书先生,治疗冻疮不囿常法,每以清热凉血论治,创内服及外洗方各一首,临床运用,屡收良效,现介绍于下。

    内服方:赤芍9克,金银花18克,炒栀子9克,丝瓜络15克,生地黄18克,天花粉15克,生甘草18克,加适量甜酒水煎,每日分3次服。

    外洗方:千里光100克,水煎候稍温时浸洗患部,每日数次,水温和为度,不可过热,更不宜凉,二者皆伤气血经脉,不利于病。

    考冻疮生于寒冷季节,部分病人深秋即发,古人认为,严冬之时,触冒风雪寒毒之气,伤于肌肤,血气壅滞所致。冻疮好发于手足、耳部等血循环较差之暴露部分,轻者局部皮肤始苍白,继之红肿,或青紫,或灰白暗红,疼痛剧烈,或伴瘙痒,溃后流脓水,收口缓慢,天暖渐愈。甚者泛起水疱,破溃流脓,创口难收,并发感染。

    因知为天气寒冷,气血冰凝而成,一般以温阳通经脉方药治之,亦有想当然者用生姜、辣椒水频擦局部,疗效常不理想。

    石氏认为,凡疮疡之证,热盛则痛,热郁则肿,挟风则痒,冻疮固然为寒冷之物理因素所致,然红肿热痛瘙痒为其主证,必因瘀热内生,阻于肌肤,致气血凝滞,热邪蕴结而成,虽不致热毒入营内攻脏腑,也宜用清热凉血之法,与一般疮痈相似。

    此方皆凉血清热之品,加丝瓜络通络化痰,祛风解毒,生甘草量较大者,非欲其清热解毒之力,实因其味甘平,可通瘀滞之经脉,利壅结之血气,故为本方之君药,稍加甜酒,以行药力。考《验方新编》之四妙勇安汤,玄参90克,当归60克,金银花90克,生甘草30g,用于寒湿侵袭,气血凝滞,局部溃烂疼痛,脓水淋漓之脱疽,今用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亦用于冠心病血脉瘀滞者。石氏此方,类似于此,平淡之中似有深意。

    千里光为菊科多年生攀缘性草质藤本植物,药用其全草,苦寒清热解毒之力较强,《本草拾遗》:“主天下疫气,结黄,疟瘴,蛊毒,亦捣敷疮、虫蛇犬等咬伤处。”《纲目拾遗》:“千里光为外科圣药,俗谚云:有人识得千里光,全家一世不生疮。”常用于多种疮毒痈肿,单味煎汁内服外洗均可,石氏因近年有研究认为其有小毒,认为运用此药以外洗为宜。若系冻疮之轻证,仅用千里光外洗即可愈之。

    冻疮日久者,也可佐参芪类以透托,亦有阳气不达,其小便清长,大便稀薄者,此脾肾阳衰,营卫不行者,自当温阳益气,通脉温经之方。而千里光外洗自必有益,当同时并用。

更多中药材
  • 马建国 山东曲阜第二人民医院蒋某,女,51岁。2010年12月3日初诊。述其2010年3月以来,在无明显诱因情况下,双手掌指、足底开始起粟粒至高梁粒大小水疱,密集或散在分布,不久即变成黄绿色脓疱,有痒热感,反复而发9个月。其间曾去几家医院检......
  •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风为百病之长”源自《黄帝内经》,《素问·风论》曰:“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生他病也。”王冰注曰:“长,先也,先百病而有也。”《素问·骨空论》亦曰:“风者,百病之始也。”外感六淫,风淫为始,风邪为外感疾病初起的主要......
  • 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五苓散出《伤寒论》,原书将泽泻、猪苓、茯苓、白术、桂枝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现代多做散剂吞服,每服3~6克,或作汤剂水煎服。小儿可根据体重、病情等控制剂量,但一般不宜过轻。贵......
  • 孙国印 孙君山 湖北省十堰市郑家沟社区卫生服务站李某某,男,36岁。2010年5月20日初诊。耳鸣,耳聋2周,伴头晕目糊,口苦咽干,五心烦热,易怒,舌苔黄腻,脉细数。此乃肝肾阴虚,肝胆火盛,热扰清窍所致,治疗宜清少阳郁热,滋阴镇下并用。处方......
  • 李蒙 湖北中医药大学笔者跟随戴天木教授坐诊,深有感触,现摘录其用经方时方合用成功治愈颈淋巴结结核一例,以飨同道。王某,女,61岁,2010年5月4日初诊。自述右颈至锁骨上肿胀不适一月余。一月前发现右颈至锁骨上有一串珠样肿块,约5cm×3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