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张某,54,男,咳喘于每年6月-8月发生,时间都在凌晨3-5点发生

    张某,54,男,工人,5月中旬应诊,咳喘每于每年6月-8月发生,时间都在凌晨3-5点发生,持续10多年,每年5月开始吃药,已成规律。

    察:虽舌大,红,少苔,但水津满布,脉:沉玄,微滑,体胖,面浮肿,吐痰白色,质粘如胶,量多,背冷,口干不欲饮水,反到喜食冷食,纳差,神疲消瘦,口唇紫绀,面色青。脉,证,时,地四者合参,投小青龙加石膏汤(30克)。3剂。

    效验:唯晨起大便次数增多,他症未改。

    又三剂,(石膏减为15克)

    效验:如前

    又三剂,无大起色。

    忽忆数年前听课时,刘渡舟先生有“云龙三现”一法,转投麻黄加术汤,2剂,也无大效验。

    仔细分析,是乃方证不符。病人已失去信心,欲转投他医,余应允:免收诊费,药费我出。这样才免为其治。

    上燥下湿之证明显,为何不效?

    麻黄升麻汤去甘草:麻黄9升麻12当归12白芍12天冬15玉竹15酒芩6

    知母9石膏30茯苓15桂枝6白术9干姜9

    一剂见效,续服3剂,大见好转,又两剂,咳喘基本控制,还是远方,减少剂量,轻剂频投。一切都好,现正调理中。

    上燥下湿之证明显,为何不效?盖兼有阴伤之故,一派辛燥,邪气岂服?

更多中药材
  • 例如清淡饮食就是水煮青菜,荤腥不吃、油盐不进等极端做法,非但不利于营养均衡,还会导致体质下降,让人更容易被疾病侵扰。清淡饮食的一个标准是少油、少糖、少盐忌重口味,以及尽可能多的采用蒸的方式烹饪。......
  • 夏天湿气重,气候是一个大因素,为什么很多人一直去湿,湿气还源源不断呢?甚至在干燥的秋季也是湿气满满。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脾胃比较弱,运化能力不足,很多食物进入身体没有变成气血精液,而是变成痰湿。所以对于脾虚的人而言,在祛湿的同时还要健脾......
  • 预防湿气加重,这三种食物一定要少吃。一、甘味的食物。干入脾,虽然能补脾益气,但同时也会助湿。因此,甘甜的食物、含糖量高、含淀粉类多的食物要少吃,比如桔子、葡萄、菠萝等,还有山药、红薯等健康食材也要注意吃法和适量使用。二、生冷的食物。天气逐渐......
  • 日常饮食要根据体质掌握好大方向,比如寒性体质要多吃温性和平性的食物,那么是不是虚寒体质都不能吃凉性的食材呢?不能这么绝对,可以适量吃一点应季的食材来调和气候对于身体的影响。比如夏天吃点空心菜,冬瓜,丝瓜清热解毒,可以加入生姜,蒜甚至胡椒粉来......
  • 有些朋友寒湿重,头面容易出油,小肚子大,平时还容易乏力,人昏昏沉沉的,精神不好,通常是因为脾胃的运化功能不好,吃进去的食物,水液不能转化成人体需要的精华和能量,而是变成了废物堆积到身体,不能很好的排出去,形成了痰湿淤阻的情况。我们可以用健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