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大粘药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粘药拼音注音Dà Nián Yào别名

    土升麻、大榄、红雾水葛、青白麻叶、籽藤

    来源

    荨麻科大粘药Pouzolzia sanguinea (Blume) Merr.,以叶、根入药。

    生境分布

    广西、广东及西南各省。

    性味

    辛、涩,热。

    注意

    本品对皮肤有刺激性。

    功能主治

    祛风湿,舒筋络。主治风湿筋骨疼痛,乳腺炎,疮疖红肿,骨折。

    用法用量

    先用凡士林纱布包绕后,将本品冲烂或配药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大粘药拼音注音Dà Nián Yào别名

    土升麻、大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青白麻叶、籽藤(《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出处

    《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

    为荨麻科植物红雾水葛根、叶。秋、冬或春季采,洗净,晒干或鲜用。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草地、灌丛中、林边或路边。分布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等地。

    原形态

    小灌木,高约达2米,多分枝,密被短租毛。叶互生,叶片卵形或狭卵形,长3~12厘米,宽1.5~4.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具锯齿,上面疏生短毛,粗糙,下面有短柔毛,基生脉3条;叶柄长1~5厘米;托叶小,披针状三角形。花单性,通常雌雄同株,黄绿色,簇生于叶腋,无柄或几无柄;雄花直径约2毫米,花被片4,狭倒卵形,雄蕊4;雌花被管状,长约12毫米,被粗毛,柱头丝形,长约1毫米。瘦果卵形,径约6毫米,为花被裂片包围。种子平滑,有光泽。

    性味

    性热,味涩微辛。

    功能主治

    祛风湿,舒筋络。

    复方

    治膝眼风、骨折:大粘药适量,捣烂或配药外敷。本品对皮肤有刺激性,须用凡士林纱布先隔局部皮肤,后敷药。(性味以下出《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大粘药拼音注音Dà Zhān Yào别名

    玄麻、升麻、山毛柳、接骨木、上升麻、接骨灵、红水麻、血升麻、涩叶树

    出处

    出自《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红雾水葛的根和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uzolzia sanguinea(BI.) Merr.[Urtica sanguinea Bl.;P.viminea(Wall.) Wedd.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灌丛中、林边或路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原形态

    灌木,高1-2m。小枝幼时被短糙毛,后变无毛。叶互生;叶柄长1-3cm,被毛;托叶小,卵状披针形,脱落;叶片纸质,卵形或狭卵形,长2.6-llcm,宽1.5-4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小牙齿,上面均被疏短糙毛,钟乳体点状,下面在叶脉密被糙毛,三出脉,侧脉2对。团伞花序腋生,单性,直径2-6mm。雌雄同株;雄花花被片4,船状椭圆形,长约16mm,合生至中部,急尖,雄蕊4;退化雌蕊狭倒卵形,长约0.6mm;雌花花被宽椭圆形或菱形,长0.8-1.2mm,先端有3齿;花柱丝状,脱落。瘦果卵形,长约1.6mm,先端渐尖,淡黄白色,光泽,有肋纹。花期3-9月,果期5-10月。

    性味

    涩;微辛;性凉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清热解毒。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乳痈;疮疖;热淋;湿热泄泻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拼音注音Chū Jī别名红娘子、灰花蛾来源药材基源:为蜡蝉科动物樗鸡的成虫。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ycorma delicatula White采收和储藏:7-8月捕捉,捕后蒸死或烤死,晒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多九栖于樗、榆、刺槐、女贞及多......
  • 《中药大辞典》:橙叶拼音注音Chénɡ Yè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芸香科植物甜橙的叶片。化学成分橙叶含挥发油0.2~0.3%,其中的主要成分为芳樟醇、柠檬醛和柠檬烯等。功能主治《岭南采药录》:“捣烂敷疮,能止疼散瘀。“摘录《中药大辞典》《......
  • 《中药大辞典》:橙子拼音注音Chénɡ Zi别名橙(《上林赋》),黄橙(张籍),金橙(苏轼),金球、鹄壳(《纲目》)。出处《食性本草》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香橙的果实。10月间果实成熟时采收.生境分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
  • 《中药大辞典》:橙子核拼音注音Chénɡ Zi Hé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芸香种植物香橙的种子。化学成分种子含脂肪油、蛋白质,以及苦味成分黄柏内酯和闹米林。功能主治治疝气,淋病,腰痛。①《纲目》:“面鼾粉刺,湿研,夜上涂之。“②《本草求原》......
  • 《中药大辞典》:橙子皮拼音注音Chénɡ Zi Pí出处《开宝本草》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香橙的果皮。化学成分果皮含橙皮甙、挥发油、果胶、胡萝卜素等。挥发油中主要为牻牛儿醛、柠檬烯等;还分离到大牻牛儿烯B、大牻牛儿烯D和双环大牻牛儿烯。性味苫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