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大红毛叶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红毛叶别名

    大钩藤叶、大巴巴叶、大翅子树、大红毛花

    来源

    梧桐科大红毛叶Pterospermum grande Craib,以茎皮入药。

    生境分布

    云南。

    性味

    辛,微凉。气香。

    注意

    有毒慎用。

    功能主治

    清热消炎,祛风除湿,接骨。主治风湿红肿,小儿惊风,疮毒,骨折。

    用法用量

    2钱,外用鲜茎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大红毛叶拼音注音Dà Hónɡ Máo Yè别名

    大钩藤叶、大毛红花、大巴巴叶、大翅子树

    英文名bark of Great wingseedtree出处

    出自《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

    药材基源:为梧桐科植物景东翅子的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terospermum kingtun gense C.Y.Wu ex Hsue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剥取树皮,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参拔1430m左右的山地草坡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

    原形态

    景东翅子树,乔木,高达12m。树皮褐色,幼枝被深褐氏以短柔毛。叶革质;叶柄长约1cm,密被淡褐色绒毛;托叶卵形,鳞片状嵛缘,长约4mm;叶片倒梯形或长圆状倒梯形,长5-13.5cm,宽4.5-6mm,先端有3-5不整齐的浅裂,基部圆形、截形或浅心形,上面无毛,下面密被淡黄白色星状绒毛。花单生于叶腋,几无柄直径红7cm;小苞片卵形,全缘,被毛;萼分裂几至基部,5裂,长条状狭披针形,长约4.5cm,外面密被深褐色绒毛,内面密被黄褐色绒毛;花瓣5片,白色,斜倒卵形,长约4.5cm,宽达2.8cm,先端近圆形,基部渐狭,下面褐星状微柔毛;退化雄蕊长条状棒形,上部密生瘤状突起,长达3.5cm;雌雄蕊柄长约6mm;雄蕊的花丝无毛;花药2室;子房卵圆形,密被黄色绒毛;花柱被毛,柱头分离但扭合在一起。果未见。

    性味

    味辛;性微凉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清热解毒。主风湿热痹;小儿惊风;痈肿;疮毒;骨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撒敷。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中药大辞典》:薄荷油拼音注音Bò He Yóu出处《重庆堂随笔》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薄荷或家薄荷的鲜茎叶经蒸馏而得的芳香油。性状为无色至淡黄色或绿黄色的油状液体,具有纯馥的薄荷香气,带辛辣而清凉,有强烈的窜透性。在温度较低时有大量的无色晶体析......
  • 拼音注音Bò He Sù Yóu别名薄荷油英文名OLEUM MENTHAE DEMENTHOLATUM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 的新鲜茎和叶经水蒸气蒸馏,再冷冻,部分脱脑加工得到的挥发油。性状本......
  • 《中国药典》:薄荷脑拼音注音Bò He Nǎo英文名MENTHOLUM来源本品为薄荷素油中得到的一种饱和的环状醇。性状本品为无色针状或棱柱状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有薄荷的特殊香气,味初灼热后清凉;乙醇溶液显中性反应。本品在乙醇、氯仿、乙醚、......
  • 《中药大辞典》:薄荷露拼音注音Bò He Lù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薄荷或家薄荷鲜茎叶的蒸馏液。性味《中国医学大辞典》:“辛,凉,无毒。“功能主治①《金氏药帖》:“清凉解热。“②《纲目拾遗》:“凉膈,发汗。“③《中国医学大辞典》:......
  • 拼音注音Báo Xuě Huǒ Rónɡ Cǎo别名火艾、小毛香、薄雪草来源菊科薄雪火绒草Leontopodium japonicum Miq.,以花入药。生境分布陕西、甘肃、安徽、河南、湖北。性味微甘,淡。功能主治止咳。主治咳嗽。用法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