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温病兼虚热 案例二

    【病人基本资料】

    邑城东刘氏女,年十五岁,于季春患温病久不愈。

    【病因】

    因天气渐热,犹勤纺织,劳力之余出外乘凉,有汗被风遂成温病。

    【证候】

    初得周身发热,原宜辛凉解肌,医者竟用热药发之,汗未出而热益甚,心中亦热而且渴。此时若用大剂白虎加人参汤清之,病亦可愈,而又小心不敢用。惟些些投以凉润小剂,迁延二十余日,外感之热似渐退。然午前稍轻而午后则仍然灼热,且多日不能饮食,形体异常清瘦。左脉弦细无根,右部关脉稍实,一息六至。舌苔薄而微黄,毫无津液。大便四五日一行,颇干燥。

    【诊断】

    此因病久耗阴,阴虚生热,又兼外感之热留滞于阳明之府未尽消也。当以清外感之热为主,而以滋补真阴之药辅之。

    【处方】

    生石膏(一两捣细)野党参(三钱)生怀地黄(一两)生怀山药(一两)生杭芍(四钱)滑石(三钱)甘草(三钱)共煎汤一大盅,分两次温服下。

    【复诊】

    将药煎服两剂后,外感之热已退,右关脉已平和,惟过午犹微发热,此其阴分犹虚也。当再滋补其阴分。

    【处方】

    玄参(一两)生怀山药(一两)甘枸杞(五钱大者)生杭芍(五钱)滑石(二钱)熟地黄(一两)生鸡内金(一钱黄色的捣)甘草(二钱)共煎一大盅,分两次温服。

    【效果】

    日服药一剂,连服三日,灼热全愈。

    【说明】

    按此方于大队滋阴药中犹少加滑石者,恐外感之热邪未尽,引之自小便出也。愚凡治外感之热兼有虚热者,恒生山药与滑石并用,泻热补虚一举两得。至上有外感燥热而下焦复滑泻者,用之以清热止泻(宜各用一两),尤屡次奏效。二药相伍,原有化合之妙用,若再加芍药、甘草,即拙拟之滋阴清燥汤,可参观也。

更多中药材
  • 一.野菊花是深黄色的管状花,质轻,气香,性苦寒。入心去心火,防血压高,增加心脏负担,伤心,消除心烦。心在舌头上开悟,心火一下降,也能去除口干舌燥。所有的痛痒都属于心脏,故野菊花还可以去除疖痈、喉咙痛、止痒等。入肝去肝火,防肝阳上亢引起头晕、......
  • 有没有这样的方子能让眼睛清澈明亮?声音一落,我就看到一位鹤发银须的老人步履蹒跚地向我们走来。老人叫倪维德,出生于元末明初。这一次,经过600多年的历史,他给我们带来了最骄傲的石斛夜光丸。众所周知,古代没有电灯。古人通常用油灯照明。油灯有一个......
  • 测试测试sc测试测试sc测试测试sc......
  • 偶尔的口臭可以通过刷牙、漱口和调整饮食来去除。但如果口臭经常发生,很可能是疾病或身体不适。诱发口臭最常见的因素是胃肠道疾病。胃肠道疾病,往往会产生大量腐败的气体,如肠胃阻塞,如便秘、胃胀、腹胀、腐烂的气体会通过食道、口腔排气,从而形成所谓的......
  • ► 飞蚊症是什么?眼睛的飞蚊症大多属于正常的老化现象,但也有可能是其他病变,例如视网膜脱落,眼睛发炎等。► 飞蚊症有什么病症?视线范围内出现点状、线状、网状、水泡状,半透明或透明物件或看东西时,发现灰黑的点状或呈线状影像,随著眼球的移动,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