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小麦亦为治病良药

    小麦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小麦的果实,世界各地均有大量出产。小麦有浮小麦与淮小麦之分。浮小麦为未成熟的小麦,以置于水中非但不能下沉,反而浮于水面而得名。淮小麦为成熟的小麦,为用水淘时沉于盆底的小麦。浮小麦和淮小麦一样,含有大量的淀粉、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就营养价值而言,浮小麦不及淮小麦,但二者对人体健康均是极为有利的。

    中医认为,浮小麦味甘性凉,可入心经,功能止汗,可广泛用于“汗家”的治疗。正如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所谓“益气除热,止自汗盗汗、骨蒸虚热、妇人劳热”。当然,人们在炎热的夏季、运动和吃饭时,适当出点汗是正常现象,而且可以通过出汗,达到调节体温、排除代谢废物和体内垃圾的目的。但老出虚汗则属病态,必须按汗病治疗。以自汗(在清醒时出汗)为主,出汗部位以头部,躯干为主,并伴有精神疲惫、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周身无力、少气懒言、手脚冰冷等症者,是为气虚,治宜益气固表止汗,可用浮小麦加玉屏风散化裁,药用浮小麦30克,生黄芪、炒白术、炒防风、太子参各15克,日一剂,水煎服,以一周为一疗程。

    以盗汗(睡着出汗、惊醒立止)为主,汗出部位常在胸背及手脚心,并伴有心烦易怒、夜眠不安、五心烦热、两颧红赤、骨蒸劳热、大便干结、小便黄赤、午后低热等症者,为阴虚,治宜清热养阴敛汗,可用浮小麦加当归六黄汤、生脉散出入,药用浮小麦30克,生地、熟地、当归、白芍、五味子、地骨皮、麦冬各15克,生黄芪、太子参各10克,黄芩、黄连、黄柏各6克,日一剂,水煎服,以一周为一个疗程。

    自汗、盗汗均显著者,既有气虚的症状,又有阴虚的表现,是为气阴两虚,治宜补气固表、养阴敛汗,可用浮小麦加玉屏风散、生脉散、牡蛎散加减,药用浮小麦60克,太子参、生黄芪、白芍、五味子、麦冬、地骨皮、煅牡蛎各15克,防风、麻黄根各10克,日一剂,水煎服,以两周为一个疗程。

    对轻症汗病,无论自汗盗汗,均可单用炒熟的浮小麦30克,日一剂,泡水代茶饮,以一月为一个疗程。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浮小麦可抑制致病菌的生长,激发正常菌的繁殖,促进维生素的合成,降低体内胆固醇,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实践证明,浮小麦性情温和,随手可得,屡用屡验,是不可多得的粮中良药之一。

    中医认为,淮小麦味甘性平,可入心经,功能养心益气,常与大枣、甘草为伍(即甘草小麦大枣汤),主治心气不足、胆怯易惊、烦扰脏躁等症。

更多中药材
  • 那么首先一点,大家要辨别自己是不是失眠,有一些人呢,可能最近出现了一些烦心事儿,或者是感觉生活上有些不如意,但是过两三天解决之后,那么就可以正常入睡,那么这些人群呢?我们可以不把它当做失眠,换句话说,偶尔出现的一两次失眠,大家不要去紧张,也......
  • 这是一个赵先生, 31岁,主诉是胃疼六个月,这三天比较重,那么这个患者,是没有明确的原因就出现了胃疼,胃胀,然后有恶心,呕吐,嗳气。善叹息,胃镜检查呢,十二指肠球部有一个溃疡,因为工作原因没有及时治疗,他现在主要症状还是胃疼,胃胀,然后有恶......
  • 今天分享这个病例呢,是一位安先生,男性, 29岁,他的主诉就是便溏半年,就是大便不成形,有时成粥状,大便也不太规律,要是吃不好了,就容易腹泻发作,尤其还是劳累时比较重,情绪波动的时候也比较严重。在当地他吃过不少的中药,症状改善不是很明显,就......
  • 这个患者来看的时候,这个疼痛有时候有,有时候就没有。平常呢,可能工作总有应酬,吃肥甘厚味,这个胃口也比较壮。然后呢还有就是熬夜,他近半年来就出现这个右胁疼痛,早晨起来口中有异味儿,有时候也有反酸,胃口也有胃胀的表现。做彩超检查的时候就是胆囊......
  • 大家好,今天跟大家讲一讲这个脾胃虚补脾,为什么有的人一补就上火,越补越上火,针对这个问题,我今天跟来跟大家共同探讨一下。建议点赞收藏转发给你身边有同样症状的人,脾虚跟胃实他俩是一对相对的,当然这个胃实的时候我们就叫脾满了,就是胃堵得慌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