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动在骨折治疗中的意义

    刘德玉 袁普卫 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闭合性骨折是伤科中较多见的一种损伤性疾病。特别是当今,由于建筑、工业、交通等各种原因造成的损伤中闭合性骨折明显呈上升趋势。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经过几代骨科人的努力,总结提出了手法治疗四肢、锁骨、长管状骨等闭合性骨折的“四动”理论,对指导治疗闭合性骨折有重要意义。

    骨折在动中整复

    骨折复位的时机越早越好,能够在伤后半小时内得到复位为最佳时期,被称为骨折复位的黄金时期。早期复位因局部血肿未起,复位容易;复位后肿胀渐起,内压增高,反而使复位后的折断更加稳定,而且也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动中整复是指骨折发生后,整复骨折移位应当灵活运用生物力学原理使骨折复位。整复过程的力是一个变化的力,在借助外力的同时,必须顺应内力的变化规律而变化。在二力的变化中巧妙的作用于骨折断端,是骨折达到理想对位。

    整复要点:①拔伸牵引:患者平卧,肩外展90°,中、下1/3骨折取前臂中立位,上1∕3骨折取前臂旋后位,有两助手作拔伸牵引,矫正重叠;②折顶回旋:对于旋转及成角畸形,应用折顶回旋纠正。尺桡骨干双骨折均为不稳定时,如骨折在上1/3,则先整复尺骨;如骨折在下1/3,则先整复桡骨;骨折在中段时,应根据两骨干骨折的相对稳定性来决定。若前臂肌肉比较发达,加之骨折后出血肿胀,虽经牵引后重叠未完全纠正者,可用折顶手法加以复位。若斜形骨折或锯齿形骨折有背向侧方移位者,应用回旋手法进行复位;③夹挤分骨:若尺桡骨骨折端互相靠拢时,可用挤捏分骨手法,术者用两手拇指和食、中、环三指分置骨折部的掌、背侧,用力将尺、桡骨间隙分到最大限度,使骨间膜恢复其紧张度,使向中间靠拢的桡、尺骨断端向桡、尺侧各自分离,同时置放分骨垫;④固定。这样在二力的变化中巧妙的作用于骨折断端,能使骨折达到理想对位。

    骨折在动中固定

    骨折复位后,必须有效地、持续地固定在良好的位置,以防止骨折再移位,直至临床愈合为止。但从对骨的生物力学研究发现,坚强固定存在应力遮挡是不合理的,而应动静结合。夹板固定是一种微动的弹性固定形式,它是通过布带对夹板的约束力、夹板对伤肢的杠杆力、纸垫对骨折端的效应力来维持骨折整复效果、从分利用肢体协调活动时所产生的内在动力,控制肌肉的“旋转分量”,使肢体内部动力因骨折所指的不平衡重新恢复平衡。固定后的科学练功不但有利于骨折断端的稳定和固定,还有利于整复后残余移位的矫正。因此,固定方法一定要有效。在固定治疗中,不管采用何种固定方法,使用固定物的多少、固定器材的选择和作用及固定的松紧度都以能发挥有利于骨折愈合的活动,控制不利于骨折愈合的动和各种力的作用,确保骨折端复位后的对位和稳定,使骨折能在正常的情况下愈合或加速愈合,便于功能早日恢复为目的。在有效固定的原则基础上,固定物应尽量轻便。在选择固定用材方面,应尽量轻便而灵巧,避免沉重而复杂的固定。固定的时间,能短尽量短,在骨折达到临床愈合后,尽早解除固定,教以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以利功能的恢复。

    骨折在动中愈合

    传统医学把骨折的愈合过程概括为:“瘀去、新生、骨合”三个阶段。认为:“血不活则瘀不能去,瘀不去则新不能生,新不生则骨不得合。”更认为骨折后应绝对固定,但绝对固定存在骨折愈合慢与差的弊病,针对这一缺陷,提出并强调骨折治疗中练功的重要性,即骨折应在动中愈合。通过在科学方法指导下的功能锻炼,使骨折断端获得增大肌肉的“稳固分量”,提高骨的生理载荷及生理应力,来改善骨折断端的血运,从而加速骨折的愈合速度和质量。功能锻炼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早期功能锻炼的目的是促进肿胀消退、防止肌肉萎缩、预防关节粘连,主要是使患肢肌肉收缩;中期功能锻炼的目的是加强去瘀生新、合营续骨的能力,防止局部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以及全身的并发症。主要是进行主动性的关节屈伸活动,适当做被动活动,先做单一关节的屈伸活动,而后慢慢地做几个关节的协同锻炼。骨折后期的功能锻炼目的是为了伤肢肌力和关节功能尽快恢复,达到筋骨强劲,关节滑利。因此,骨折在动中愈合非常重要。

    骨折在动中康复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气血周流于全身而无处不到,凡创伤必伤及气血。因此,骨折后期的康复锻炼对促进局部气血的运行及骨折愈合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骨折的愈合和肢体功能的康复,是一个较长的治疗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合理的贯彻一个“动”字,是缩短骨折治疗时间和促进骨折治疗时间和促进肢体功能康复的关键。

更多中药材
  • 雷鸣 湖南省常德市第二中医院患者邵某,男,63岁,农民。2009年3月21日上午在田间劳作时突发呆滞不语,约十分钟后又似乎清醒,而回家休息,时而烦躁,时而抑郁,渐至神志欠清,先后前往多家中西医院住院治疗,诊为“重症病毒性脑炎”,予抗病毒、抗......
  • 小儿惊厥是脑功能暂时紊乱导致神经元导常放电所致,为儿科常见症。一般以1~5岁小儿为多见。临床表现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全身痉挛性或强直性、限局性抽搐,发作时间过久,可因缺氧引起脑组织不可逆性损害。中医学称之为“惊风”,由于发病有急有缓,证候表现......
  • 王业龙 安徽省岳西县王业龙中医诊所决明子味微苦微甘,性平,微凉。归肝、肾、大肠经。功能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神农本草经》将决明子列为上品,谓其“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通、泪。服益精光,轻身”。《日华子本草》言其“助肝气,益精;用水为......
  •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倒换法,以金元刘河间(《宣明论方》卷十五)的倒换散为代表方。此方治癃闭不通,小腹急痛,无问久新。亦属关格之病。《诸病源候论·关格大小便不通候》指出:“关格者,大小便不通也。大便不通谓之内关,小便不通谓......
  • 郭俊田 河南省西华县人民医院失瘖有虚实之分。《景岳全书》曰:“喑哑之病当知虚实;实者其症在标,因窍闭而瘖也,虚者其症在本,因精气内夺而瘖也。”《张氏医通》曰:“失音大都不越于肺,然须以暴病得之,为邪郁气逆,久病得之为津枯血槁……”实证 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