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针药并用治面瘫

    魏东生 湖北中医药大学

    周围性面瘫临床治疗方法较多,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治疗方案。笔者在临床中观察发现,早期采取规范化综合治疗,效果远较单一疗法为好,后遗症的发生率也低得多。

    患者彭某,男,32岁。4天前因吹冷风后突然出现左侧口眼歪斜,额纹消失,眼裂增大,流泪,鼻唇沟变浅,鼓腮漏气,吹口哨障碍,人中沟歪向右侧。无头晕、头痛及视物旋转,无恶心呕吐,无肢体活动障碍,无口干、口苦。精神、食欲、睡眠可,大小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边有齿痕,脉浮。针刺治疗:祛风散寒,温经通络。取穴:患侧攒竹、阳白、迎香、地仓、牵正、水沟、合谷(对侧)。浅刺轻刺,每日1次,每次30分钟,不加电针。处方:防风10克,白僵蚕10克,全蝎6克,蜈蚣2条,丹参20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桔梗10克。7剂,水煎服。外用中药加味附乌散:制附片90克,制川乌60克,制乳没各30克,制马钱子10克,研细末分10份,粉剂外敷,每晚1次,睡前开水调糊状外敷于患侧,上至额部,下至地仓穴,宽约3厘米,晨起后洗净即可。患者前后共治疗10次,症状基本消除。

    按: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医称“口眼歪斜”。中医辨证主要分为风寒、风热、气虚血瘀三型,临床多以牵正散为基础方,结合不同兼证加减治疗。风热者去白附子加银花、连翘、板蓝根、蝉蜕、丹参;风寒者加荆芥、防风、川芎、当归;气虚血瘀者加黄芪、当归、川芎、红花;湿热甚者加黄芩、蒲公英;肝阳上亢者加生牡蛎、珍珠母、钩藤。除热证外皆可加用中药加味附乌散外用,但过敏者禁用。

    对于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针刺治疗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有些医家认为不宜针刺,而有些医家主张早期针刺治疗。笔者认为在周围性面瘫的全过程中皆可行针刺治疗,但在病程的不同阶段针刺的深浅及手法的轻重应有所不同。急性期针刺宜少,浅刺为主,不宜重手法,不用电针。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深刺、透刺为主,同时加用电针,以断续波治疗20分钟左右,以肌肉抽动为度。主穴:地仓、颊车、阳白、合谷(对侧)、牵正、四白。配穴:抬眉困难加攒竹、头维;闭目困难、流泪加后溪;鼻唇沟变浅加迎香;人中沟歪斜加水沟;颏唇沟歪斜加承浆、夹承浆;耳后疼痛加翳风;正气虚或久治不愈者加足三里(双侧);肝阳上亢者加太冲、太阴(双侧);虚证及寒证皆可加灸法。每日1次,具体补泻手法因人而异。

更多中药材
  • 黄芪能够增强免疫力,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有很多这样的研究,所以很多人用它来泡水代茶,去预防治疗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反复的感冒,哮喘以及慢性胃炎等等。但是大家在使用的时候呢,把握好它的适应症很关键,凡是由于脾肺气虚而出现气短,乏力,自汗......
  • 为什么说补中益气丸是办公室人群的常备药?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高压力,过度的用脑和经常熬夜,很多人就会出现胸闷气短,食欲下降,懒言啊,甚至于肛门下坠啊这些症状,这是中气耗伤的表现。而补中益气丸当中的白术、柴胡、人参、黄芪等这些药呢,可以益气......
  • 很多人特别是男性啊,经常大便不成形,尤其是在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及喝酒之后,症状会更严重,很多人第一反应呢是用止泻的药物,但是效果往往不理想,有这种症状大多和肠道的慢性炎症,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等这些疾病有关系,所以说不能只是止泻,......
  • 一些便秘的人用了很多的办法都没有效果,可以推荐一个《四消丸》给大家。这个药呢出自于清代的《饲鹤亭集方》是由牵牛子、猪牙皂、大黄、槟榔等这些药物组成,能消痰、消水、消食、通便,适用于大便干结严重,体质壮实的便秘患者,对阴虚便秘和气虚便秘的人不......
  • 冬虫夏草呢是一种动植物复合体,它是目前中药当中最昂贵的药品之一,味甘性温,可以补肾益肺,止血化痰。在过去呢,这个药主要是用来治疗肺结核,久咳不愈,咯痰咳血,现在呢,还经常用于治疗各种慢性的肺病,慢性肾衰以及男性遗精、虚劳、性能减退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