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麻杏石甘汤方证解析

    祝子贝 河北医科大学

    《伤寒论》42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对于此条,伤寒注家多以伤寒发汗而表未解,且肺中因寒而蕴热为论。如尤在泾《伤寒贯珠集》:“缘邪气外闭之时,肺气已自蕴热,发汗之后,其邪不从汗而出之表者,必从内而并于肺耳。”笔者试论之。

    “太阳病……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风为百病之长,挟寒之势入人肌表,闭塞皮毛玄府。“肺之合皮也”,肺气因之开阖不利,清气当降不降,浊气当发不发,故而喘作。此以麻黄桂枝发汗祛邪,杏仁复其肃降之性,汗出喘定。然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中石膏重用至半斤,为麻黄一倍之量,后世温病学家用此方,石膏更四倍于麻黄,从而制麻黄之温,使全方现辛凉之性。故笔者以为此喘当为肺中郁热,燔灼娇脏之热喘,至于外感风寒乃《伤寒论》中此证发病之因。纵使其人无风寒表证,其方亦在可用之列。以其方观之,方用石膏,直入肺中清其郁热。《神农本草经》认为石膏“主……惊喘,口干,苦焦,不能息”。肺质轻清空灵,一开一阖,清气入焉;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肺朝百脉,通调水道,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以其郁热灼伤肺窍,津液之上源受伤,以致津液不得上承,无由敷布,而有惊喘、口干、苦焦、不能息之症。麻黄中空,其象玄府,古人皆称其治喘之功,其味辛,其气轻,径入肺中,复其宣发之职;配以杏仁能散能降,降气润燥,专入太阴肺经,乃利下之剂,复其肃降之功。二药一宣一降,正合肺之特性,助其宣肃,故而喘定。是以麻杏相配乃治喘要药。正如王子接《绛雪园古方选注》:“麻黄开毛窍,杏仁下里气,而以甘草载石膏辛寒之性从肺发泄,俾阳邪出者出,降者降,分头解散。”王泰林则直言:“用麻黄是开达肺气,不是发汗之谓,重用石膏急清肺热以存阴,热清喘定。”咳、喘见症为异,其理则同,知其一则彼亦明。

    《伤寒论》中此方并无脉象描述。近贤曹颖甫《经方实验录》以其治烂喉痧、乳娥等温热之疾,其脉当数;又临床观此类患者方证脉多滑数或躁数。总之,以其为郁热,脉必当不离数,其舌质亦多为光绛。

更多中药材
  • 那么我认为,对于这样一个复杂性的难治性疾病,我们应该了解它的来龙去脉,你比如说白癜风,它只是一个皮肤的白斑,给我们的辩证带来很大的困难。但是你了解了他是一个自身免疫性的疾病,那么我们中医调整免疫的方法就可以拿来应用,这就是所谓西为中用,和衷......
  • 它属于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怎么讲?就是我们人体的免疫功能紊乱了,就是乱了,那么为什么乱呢?那么可能是受到了比如说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家庭压力,或者是这个生活不规律,熬夜,情绪不畅等等。这些会引起人体免疫功能的紊乱,那么从而出现了对我们自身的......
  • 一:寒湿腰痛,这种疼痛往往腰不是冷疼,转身的时候不方便,阴雨天或者说遇到寒冷疼痛加重,疼痛的地方喜欢温热,得热则会疼痛减轻,苔往往白腻,方药选择【肾湿汤】加减。二:湿热腰痛,这种疼痛往往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者夏天的时候加重。疼痛往往有那种发......
  • 第一呢,本身这个手术对身体本身就是一种创伤,而且呢,两个椎体固定到一块儿了,那么它会导致我们腰椎的活动受限,各种不方便,金骨头、羊骨头,不如自己烂骨头嘛。那么为什么还有很多人做这个手术呢,那不都是万不得已嘛,否则谁愿意呢?所以对于腰椎间盘突......
  • 那么中医上来讲呢,枸杞可以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用于眩晕耳鸣,腰膝的酸疼,目昏不明,视力减退,而且还可以补阳。那么从西方医学角度来讲呢,它能够延缓衰老,抗肿瘤,降血脂,抗动脉硬化,降血糖,抗疲劳。所有这些东西呢,都是有报告来做支持的,不是我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