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体会屋漏脉

    谷万里 山东省人民医院中医科

    我院中医科病房曾收治一位80岁的老太太,因久患肺病,终致呼吸衰竭。当时,笔者细诊其脉,指下感觉是脉率较缓而脉搏时有脱漏,没有规律,脉位浮取若有若无,中取明显,偏于中上部位最明显,沉取则无,寸关尺部相同,脉率反而转为缓慢,确实有一种阴雨天房屋漏雨,水滴不规律滴落的感觉。自认为当属于屋漏脉,虽然心电图显示偶发室早,但这种脉与一般的早搏、房颤的结代脉脉象明显不同。因家属放弃最终的抢救,半个小时后先是呼吸停止,随后心跳停止死亡。该患者心脏功能良好,心电图无明显心肌缺血的改变。

    元代危亦林所著《世医得效方》曾列出怪脉10种,后世医家除去3种不常见的偃刀、转豆、麻促脉,称为七绝脉。今录之于此:1.釜沸脉,脉在皮表,浮数之极,至数不清,如锅中沸腾水,此起波伏,主脉绝。2.鱼翔脉,脉在皮表,似有似无,如鱼在水中游动,头部固定,尾部摇摆,多为三阴寒极,阳亡于外之候。3.虾游脉,脉在皮表,如虾游水,燥动不安,主大肠精气耗竭。4.屋漏脉,脉在筋肉之间,脉极缓慢,且间歇不匀,一滴滴下,良久不滴,缓慢又无冲击力,见于胃气营卫将绝。5.雀啄脉,脉在筋肉间,脉搏跳动如麻雀啄食,一会儿急来三下,一会儿停止,脉来数急而脉律不齐,主脾气已绝。6.解索脉,脉在筋肉之间,脉律不齐,乍疏乍密,时快时慢,散乱无序,多为肾与命门之气皆亡。7.弹石脉,脉脉位较沉,在筋肉之间,脉来极硬如指弹石,毫无柔和软缓之感,为肾气竭绝之象。

    七绝脉又叫真脏脉,败脉、死脉。七绝脉是无胃、神、根,节律紊乱,无从容和缓感觉的脉象。七绝脉多见于疾病的后期,脏腑之气衰竭的病证。但也有人认为七绝脉多数是心脏器质性病变造成的,除极少数怪脉外其余均可救治。对此可谓见仁见智,还须临床细心体验才能辨明古人之说的真伪。

    至于古人所述七绝脉与相关脏腑的对应关系,笔者认为也有待临床验证。如该老年患者,死于呼吸衰竭,心功能尚好,呼吸停止后听诊还可闻及心脏缓慢、微弱的搏动,持续数分钟之久,所出现的屋漏脉当属肺绝。

更多中药材
  • 项仁海 黑龙江省绥滨县人民医院便秘是临床常见病,时医常以泻下剂治疗,其中不乏无效者。笔者侍诊冯世纶教授,见用大黄剂甚少,而用柴胡桂枝干姜汤与当归芍药散合方甚多,临床疗效显著。崔某,女,49岁。2011年5月19日初诊。便秘25年余,前医用大......
  • 苏辉  安徽省亳州市观堂镇苏氏中医诊所陈某,女,34岁。2011年7月8日初诊。慢性肠炎病史1年余。曾用西药止泻剂、柳氮磺胺等药,泻止,但停药后3天症状如前。刻诊:肠鸣辘辘,泻如骛溏,日7~8次,便时腹部隐痛不休,食冷物或外受寒冷加重,伴纳......
  • 张红光 张微微 河南省汤阴县伏道乡西水磨湾村张国兴诊所“脑血管疾病”在中医上属“中风病”范畴,其本病发生的病因主要以内因为主,内虚为本,加以七情、饮食、劳倦等因素,以致肝风、肝火內动,或痰湿、瘀血内阻而发病。对于症见“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
  •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病原体侵入婴儿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全身感染性疾病,本病病死率高,合并症多,是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的疾病。早产儿、男孩、胎膜早破>24小时、母产时发热、羊水有腐败恶臭味的婴儿发病率高。病因病机内因多与新生婴......
  • 吕波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张某,男,47岁。阴囊潮湿反复数年,春夏较重,秋冬较轻,内裤每日一换,但阴囊潮湿依旧,食纳不佳,体胖腹大,平素喜饮酒,舌体胖大,苔黄白,舌根腻,脉滑。中医辨证:湿热下注。处方:萆薢20克,黄柏15克,苍术15克,石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