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化斑汤

    《张氏医通》卷十五:化斑汤处方

    黑参6克 鼠粘子3克 柴胡2.4克 荆芥 防风各1.8克 连翘2.1克 木通2.4克 枳壳2.1克 蝉蜕1.5克 生甘草1.2克 灯心20茎 淡竹叶15片

    功能主治

    化斑透疹。治痘与斑夹出者。

    用法用量

    水煎,温服,一日二三次。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五《温病条辨》卷一:化斑汤处方

    石膏30克 知母12克 生甘草9克 元参9克 犀角6克 白粳米9克

    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化斑解毒。治温病发热,汗出过多,神昏谵语,皮肤发斑者。

    用法用量

    上药以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日间分三次服,滓再煮取200毫升,夜一服。

    摘录《温病条辨》卷一《广嗣纪要》卷十:化斑汤处方

    人参、知母、石膏、玄参、大青叶、甘草。

    功能主治

    妊妇伤寒热极发斑,状如锦纹者。

    用法用量

    本方治上证,宜合四物汤去川芎,加黄芩。

    摘录《广嗣纪要》卷十《准绳·幼科》卷四:化斑汤处方

    金钱薄荷、大水杨柳、荆芥、苍耳草。

    功能主治

    小儿痘毒紧凑心肝二经,痘一见形,就是蚊咬的形者。

    用法用量

    共煎浓,去滓,将头发滚汤洗去油垢,团栊,仍汤热徐徐浴之,必须置之暖处。外再服五龙汤,癍去而痘自鼎峻矣。

    摘录《准绳·幼科》卷四《痘科类编》卷三:化斑汤处方

    石膏4钱,知母1钱5分,元参1钱5分,甘草1钱,糯米1合。

    功能主治

    麻疹火盛,正出色红者;或麻疹正出之时,偶遇大风大寒,或内伤生冷,令麻疹隐隐于皮肤之间,时有时无,欲出不出,如物影之摇动者。

    用法用量

    水1钟半,煎1钟,约米熟为度。

    摘录《痘科类编》卷三《幼科直言》卷一:化斑汤处方

    石膏、红花、连翘、荆芥、生地、黄芩、陈皮、甘草、归尾(或加黄连,竹叶)。

    功能主治

    痘之夹斑,皆由毒盛而气血不行,激烈而生,色红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幼科直言》卷一《疡医大全》卷三十三:化斑汤处方

    黄连、何首乌、连翘、马鞭草、木通、牡丹皮、蝉蜕、赤芍药、山栀、片黄芩、桔梗、牛蒡子、红花、白茯苓、紫草、生地、荆芥、防风。

    功能主治

    痘疮夹斑。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如大斑口燥,加石膏;初起夹斑,加葛根、升麻、浮小麦;初热时,可加纯阳草。

    摘录《疡医大全》卷三十三《麻症集成》卷三:化斑汤处方

    石膏、桔梗、力子、骨皮、知母、连翘、甘草、竹叶。

    功能主治

    肺胃实热,火毒内壅,麻子见形发热。

    用法用量

    便结,加大黄。

    摘录《麻症集成》卷三《医级》卷七:化斑汤处方

    荆芥、防风、桔梗、甘草、牛蒡子、蝉蜕、黄连、石膏、黄芩、连翘、葛根、知母。

    功能主治

    斑疹已现,身热不减,色赤热渴。

    摘录《医级》卷七《幼科七种大全·热辨》:化斑汤处方

    元参、升麻、丹皮、赤芍、炒栀子、生地、贯众、木通、甘草。

    功能主治

    发斑。

    用法用量

    水煎服。

    衄血,加犀角;烦渴,加石膏。

    摘录《幼科七种大全·热辨》《医统》卷九十一:化斑汤处方

    石膏(煨令透)1两,知母1两,人参3分,甘草5分。

    制法

    上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

    小儿斑疹。胃热发斑,脉虚者。

    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熟水调下;或调涂唇上。

    各家论述

    《医方考》:胃热者,口燥烦渴也。胃主肌肉,故胃热则肌肉斑烂;脉虚者,壮火食气,而脉无力以充实也。惟其胃热,故用石膏之寒;惟其脉虚,故用人参之补;知母养其营,甘草养其卫。

    摘录《医统》卷九十一《痘疹全书》卷下:化斑汤处方

    人参、知母、石膏、牛蒡、连翘、升麻、甘草、糯米、地骨皮、淡竹叶。

    功能主治

    疹子之出,浑身如锦纹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以米熟为度。

    摘录《痘疹全书》卷下《痘麻绀珠》卷十七:化斑汤处方

    水杨柳、紫草、荆芥、甘草。

    功能主治

    痘毒紧凑心肝二经,形如蚊咬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痘麻绀珠》卷十七《镐京直指》卷二:化斑汤处方

    黑犀角1钱,元参6钱,鲜生地1两,大青叶3钱,石膏6钱,知母3钱,银花3钱,人中黄1钱,黄连1钱。

    功能主治

    斑疹已出至足,目赤神浊,口渴舌燥,余毒未净。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镐京直指》卷二《丹溪心法附余》卷一:化斑汤处方

    人参半两,石膏半两,玄参1两,知母1两,甘草1两。

    功能主治

    斑毒。痘后发斑,但红不肿不痛者。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5钱,水1钟半,加糯米1合,水煎,温服。

    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一《幼科直言》卷五:化斑汤处方

    黄芩、生地、柴胡、红花、连翘、归尾、陈皮、甘草。

    功能主治

    伤寒失表,传里症而发斑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幼科直言》卷五方出《伤寒标本》卷下,名见《丹溪心法》卷二:化斑汤处方

    白虎汤加人参、白术。

    功能主治

    未曾下,胃热发斑。伤寒汗吐下后,发斑脉虚。

    用法用量

    《丹溪心法》本方用法:上(口父)咀,水煎服。

    摘录方出《伤寒标本》卷下,名见《丹溪心法》卷二《痘疹会通》卷五:化斑汤处方

    黄柏、黄芩、生地、川连、元参、青黛、知母、生甘草、连翘、花粉、牛蒡子、蝉退。

    功能主治

    麻子浑身发斑。

    用法用量

    红斑可治,紫斑即亡,蓝斑胃烂。

    摘录《痘疹会通》卷五《活人书》卷十八:化斑汤处方

    人参半两,石膏半两,萎蕤1分,知母1分,甘草1分。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斑毒。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糯米1合,煎至8分,取米熟为度,去滓温服。

    摘录《活人书》卷十八清·《温病条辨》:化斑汤组成

    石膏一两(30克)、知母四钱(12克)、廿草三钱(4.5克)、玄参三钱(9克)、犀角二钱(3克)、白粳米一合(15克)。

    用法

    水煎服。犀角以水牛角代替。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养阴。

    主治

    太阴温病,不可发汗,发汗而汗不出,反发斑疹,或高热,口渴,发斑,谵语,舌绛,脉数等症。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玫瑰糠疹、过敏性紫癜等病症。

    1.玫瑰糠疹:治疗组口服中药银翘散合化斑汤4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38例。2组均连续治疗3周。用药后第8、第15、第22日观察疗效。疗效评定标准参考《中医常见病证诊疗常规》制定,皮损全部消退,仅留色素沉着或减退斑为痊愈;皮损消退≥75%,红斑变淡为显效;皮损消退≥30%为有效;皮损消退

更多中药材
  • 处方艾叶(挼令碎)。功能主治中恶,遁尸,心腹及身体痛甚不知痛处,手摸按之,即知痛处,短气不语。用法用量着痛上,令厚2寸,以熨斗纳着灰火熨艾上,令热透,如冷即再熨之。摘录方出《圣惠》卷五十六,名见《圣济总录》卷一○○......
  • 方出《千金》卷二,名见《产孕集》卷上:艾叶汤处方艾叶3两,阿胶3两,芎藭2两,当归3两,甘草1两。功能主治妊娠2-3月至8-9月,胎动不安,腰痛,已有所下。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8升,煮取3升,去滓,纳胶令消,分3服,日3次。摘录方出《......
  • 处方艾叶62g,雄黄6g,防风62g,花椒6g。功能主治慢性湿疹、过敏性皮炎、泛发性神经皮炎。用法用量煎水熏洗。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 《圣惠》卷二十八:艾叶煎丸处方艾叶4两(微炒),白头翁1两。制法上为末,用米醋3升,先熬药末一半成膏,后入余药末相和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冷劳,脐腹疼痛,或时泄痢;兼治妇人劳后带下。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粥饮送下。摘录《圣惠》卷二十......
  • 处方艾叶15克 生姜25克 鸡蛋2个制法将上3味加水适量同煮;待鸡蛋熟,剥去壳,复入原汤中煨片刻。功能主治温经,止血,安胎,散寒。适用于崩漏及胎动不安、习惯性流产。用法用量吃蛋饮汤,每日2次。摘录《民间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