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胃肠功能紊乱分型治疗

    洪文旭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胃肠功能紊乱又称胃肠神经官能症,是一种常见的以胃肠运动与分泌功能紊乱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多见于青壮年,以女性与脑力劳动者发病率较高。其临床表现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胃部可见恶心、呕吐、泛酸、烧心、嗳气、厌食、食后饱胀;肠道可见不规则的腹部胀痛、便秘或腹泻等。伴有倦怠、健忘、失眠、多梦、焦虑、心悸、眩晕、胸闷、盗汗、咽部异物感等神经精神症状,其症状常随情绪而变化。全消化道X线钡剂检查、胃镜、肠镜检查及胃液分析无明显异常,排除器质性疾病即可诊断。

    本病属于中医学“胃痛”、“泛酸”、“呕吐”、“泄泻”、“梅核气”等范畴。本病的发生主要是七情内伤所致,亦与饮食失调、肝郁气滞有关。辨证分以下4型治疗:

    痰气交阻:由于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脾虚湿停,久则生痰,气滞痰壅,交阻咽部而致。症见咽部不适,似有物堵,进食无妨,恶心泛酸,胸胁闷胀。舌苔薄白,脉象弦细。

    治宜理气开郁,化痰利咽。方选半夏厚朴汤化裁,药用半夏、厚朴、茯苓、苏梗、香橼皮、桔梗、瓜蒌、枳壳等。

    肝气犯胃:由于恚怒伤肝,疏泄失常,气机阻滞,逆犯胃腑,胃失和降,冲逆而上而致。症见呕吐泛酸,嗳气频作,胸胁胀痛,纳食减少,烦躁易怒,失眠多梦。舌质红、苔黄,脉象弦。

    治宜疏肝和胃,降逆止呕。方选左金丸加味,药用川楝子、元胡、吴萸、黄连、白芍、枳壳、竹茹、玫瑰花、佛手、厚朴等。

    气逆痰阻:由于思虑伤脾,运化失职,水湿不化,聚而生痰,升降失调,胃气逆乱而致。症见嗳气声响,呃逆时发,呕恶痰涎,纳差食少,脘胁胀闷,郁怒时甚。舌苔白腻,脉象弦滑。

    治宜降气化痰,和胃止呃。方选匀气散化裁,药用沉香、丁香、檀香、木香、砂仁、白蔻、藿香、半夏、代赭石、生姜等。

    肝气乘脾:由于气郁日久,化热生火,乘脾犯胃,纳化失常,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而致。症见腹痛阵作,肠鸣即泻,泻后痛减,遇怒加重,或与便秘交替出现,胁脘胀闷,心悸失眠。舌质淡、苔薄白,脉象沉细。

    治宜抑肝扶脾,燥湿止痛。方选痛泻要方加味,药用炒白术、炒白芍、陈皮、防风、木瓜、炒扁豆、炒山药、肉豆蔻、甘草等。

更多中药材
  • 大家好,那么今天一同跟大家分享一个案例,我们来一块儿看。患者男,23岁,自述长期盗汗,大便闭结。在诊疗的过程当中,我们看到的是患者五心烦热,盗汗的同时面赤心烦,口干口渴,小便黄,大便闭结。舌脉是什么样呢?舌红苔黄,脉细数。从这个临床表现来看......
  •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一首方剂,出自于《太平惠民和剂局》的参苓白术散。这种方子所主治的病症就是中焦脾胃气虚。因运化水液功能降低,水湿内停太严重而出现的脾虚湿盛之泄泻,对于这样的病症,临床表现会有什么?患者所描述的主要临床表现就是这个病......
  • 说到这个病因,它引起的原因比较多,比如说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还有我们说的酗酒和一些药物的因素,都可以使胃粘膜表面反复的受损,因为这样的反复受损,久而久之导致了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胃酸分泌减少,消化功能减弱出现的一系列临床......
  • 逍遥丸它的功效是疏肝解郁,养血健脾,它所治疗的病症是肝郁血虚脾弱之症,那说到这儿了,我们之前也讲过逍遥丸,我们逍遥丸的时候告诉大家了,这个方子所治疗的病症是情志不遂,肝气郁滞,因为肝是藏血之脏,出现了肝血亏虚,那么肝气郁滞日久,肝和脾的功能......
  • 那么我再仔细问问,患者提到了她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同时还有心慌气短,那么这个女性患者的面色是一个萎黄的,唇色是一个色淡的,脉象沉细弱,舌淡苔白。从这样的这种描述来看,患者是以失眠为主诉来就诊的,我们肯定要从心来入手了,但是我们还要看看原因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