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补肾活血治输卵管积水

    张远翠 陕西岚皋县中医医院

    李某某,女,32岁,2010年1月5日初诊。患者自述1月15日于当地医院输卵管造影术检查发现右输卵管通而不畅,左输卵管不全阻塞伴积水;末次月经2月21日,平时期多迟后,量可,纳可,寐安,二便正常,舌淡苔薄白,脉细弦。中医诊断:癥瘕;西医诊断:输卵管积水。治法:补肾活血通络。处方:柴胡9克,枳壳12克,山萸肉20克,杜仲12克,桑寄生30克,桂枝9克,茯苓20克,丹参、益母草各30克,泽兰20克,路路通12克,红藤、鸡血藤各30克,皂刺15克,炮山甲4克。14剂,水煎服,并嘱其忌食海鲜、炒货等。

    3月15日复诊,予前方加薏苡仁30克,炮附子8克(先煎),生苍、白术各9克,姜半夏、陈皮各9克,神曲10克。14剂,水煎服。

    3月29日三诊:B超示积水已消,余无殊。故再守前法,予上方21剂巩固治疗。

    按:输卵管积水是慢性附件炎的一种形式,多由急性盆腔炎症未彻底治疗或由慢性感染所致,易致不孕。此乃久病不愈,正气内伤,痰瘀结于冲任、胞宫,瘀阻生化之机。五脏之伤,穷必及肾。予四逆散疏肝理气,山萸肉、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以扶正;以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缓消癥块;丹参、鸡血藤、益母草、泽兰活血利水;红藤清热解毒,活血散瘀;路路通化痰通络;皂刺及炮山甲活血通络。二诊加薏苡仁利湿排脓,少佐附子辛热散结,取《金匮要略》薏苡附子败酱散之意,稍加苍白术、姜半夏及陈皮以健脾理气和胃。诸药共伍,标本兼治,共奏其效。

    《妇人大全良方》指出:“妇人以血为基本。”《病机沙篆》:“血之源头在于肾。”《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故妇女的经、带、胎、产、杂病都与肾有着密切关系,肾虚、血瘀会直接或间接地损伤冲、任、督、带、胞宫,导致妇科疾病的发生。而久病“穷必及肾”又会导致肾的功能失常,如此往复,加重疾病。如肾气虚,血失温运而迟滞成瘀,血瘀阻碍生机加重肾虚而发生肾虚血瘀,可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肾阴虚,阴虚生内热致热伏冲任,迫血妄行,发为崩漏,而久漏夹瘀,瘀阻冲任,又会使血不归经而妄行,进一步加重崩漏。故在临证时,无论是月经后期、闭经、崩漏,还是痛经、癥瘕、围绝经期综合征,凡辨得肾虚血瘀之证,即可运用补肾活血法,不必拘于某病。

更多中药材
  • 皋永利 山东中医药大学关于“辨证分型”,中医界又有争论,反对意见认为,“辨证分型”会固化辨证论治的灵活性,有违辨证论治的根本精神,不利于中医临床思维的发展。笔者以为这是对“辨证分型”的误识。“辨证分型”对中医贡献巨大,不容否定。是对疾病基本......
  • 笔者从事中医临床15年来,体会到要学好中医,须多读经典,兼阅中医各家学说,博众家之长,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学古人之法之方很有必要,但师古而不可泥古,古法古方亦可新用。笔者将名医吴又可的“三甲散”用来治疗肝硬化腹水多例,均取得较满意的......
  • 冯某,女,43岁,2010年10月13日初诊。患者主诉平素怕冷,遇寒则咳,咳则遗尿,已达五六年之久,秋冬季节加重。数年来,屡次求医,中、西药物服用颇多,然疗效欠佳,因友人介绍,故来就诊。刻诊见舌淡胖,苔白微腻,脉沉迟无力,右尺尤甚。脉症合参......
  • 充血性心力衰竭或称心功能不全,由于心脏泵功能减退,致静脉瘀血,动脉血液灌注不足,心脏不能充分排出足够的血量满足机体代谢和发育的需要而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多为心肌病变或结构异常使心脏负荷加重而引起,如不及时治疗,往往导致死亡。小儿各年龄期均可发......
  •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载于《素问·至真要大论》。“寒之而热者”,指用苦寒泄热法治热证,病不愈反见热者,是指肾阴(真阴)不足之虚热,而非有余之实热;“取之阴”即治宜滋其肾阴(肾之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