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新生儿黄疸诊疗技术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的临床症状。包括生理性与病理性两种,后者又称高胆红素血症。本病发生多少与种族、地区、胎龄、喂养方式有关。如东方人高于西方人,早产儿多于足月儿,母乳喂养儿多于人工喂养儿。

    中医称为“胎黄”、“胎疸”,是指以皮肤黄、目黄、小便黄为特征的一种病症。

    病因病机

    病因为感受湿热之邪,或寒湿阻滞,或瘀积发黄。孕母受湿热传于胎儿;或小儿产时、生后感受湿热邪毒。湿热之邪未能输化,郁结于里,熏蒸肝胆,以致胆汁外泄,而致皮肤面目发黄;因黄色鲜明,常伴热象,故属阳黄之候。若由于小儿体禀脾阳虚弱,复由孕母内蕴之湿所传;或生后为湿邪所侵,脾阳受困;亦可因寒湿阻滞,气机不畅,以致肝失疏泄,胆汁外溢,而致发黄,因黄色晦暗,精神疲乏,故属阴黄之候。若湿热蕴郁日久,肝胆郁滞,气血瘀阻,则为肝脾大之瘀积发黄。若湿热化火,热毒炽盛,热极生风,可出现胎黄动风之证(相当于核黄疸)。若患儿禀赋虚弱,湿热炽盛,正不胜邪,则可出现胎黄虚脱之证(相当于重度溶血性贫血而引起的急性心功能衰竭)。

    辨证论治

    1.湿热熏蒸证

    [证候]面目皮肤发黄,颜色鲜明,状如橘色,烦躁啼哭,小便黄赤,大便秘结或灰白。舌红,苔黄厚腻,指纹滞。

    [治法]清热利湿,利胆退黄。

    [方药]茵陈蒿汤。主要药物:茵陈、栀子、大黄。

    常加用金钱草、郁金、泽泻、车前子以增强利湿退黄之功。伴呕吐者,加半夏、竹茹降逆止呕;伴腹胀者加厚朴、枳实理气导滞;热重者加黄芩、黄连、虎杖清热利湿。

    2.寒湿阻滞证

    [证候]面目皮肤发黄,颜色晦暗,精神倦怠,不欲吮乳,时时啼哭,腹胀便溏,或大便灰白,小便黄少。唇舌偏淡,苔白滑,指纹淡。

    [治法]益气健脾,温中化湿。

    [方药]茵陈理中汤加减。主要药物:茵陈、党参、白术、茯苓、干姜、甘草。

    四肢不温者,加制附子助阳散寒;腹胀者,加木香、大腹皮行气消胀;大便溏泄、胃纳呆滞者,加茯苓、砂仁化湿和胃。

    3.瘀积发黄证

    [证候]面目皮肤发黄,颜色晦滞,腹部胀满,青筋暴露,肝脾大质硬,小便短黄,大便秘结或灰白,唇色暗红,或衄血。舌见瘀点,指纹紫。

    [治法]活血化瘀,利胆退黄。

    [方药]血府逐瘀汤合茵陈蒿汤。主要药物:生地黄、当归、牛膝、红花、桃仁、柴胡、枳壳、赤芍、川芎、桔梗、茵陈、栀子、大黄。

    经验方

    1.消黄汤

    [药物组成]茵陈6克,川黄柏6克,山栀子6克,条黄芩6克,川黄连3克,生大黄1克。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消黄。

    [适应证]适用于本病湿热熏蒸型黄疽。

    [用法用量]水煎浓缩至20毫升频服。

    2.利胆汤

    [药物组成]茵陈6克,蒲公英5克,茯苓5克,郁金3克,天花粉3克,泽泻3克,栀子3克,生甘草1克。

    [功效]清热利湿,利胆退黄。

    [适应证]适用于本病湿热发黄证。

    [用法用量]每日一剂,分3次服。

    3.茵陈茅根汤

    [药物组成]茵陈6克,白茅根5克,车前草6克。

    [功效]清热利湿,利胆退黄。

    [适应证]适用于本病湿热发黄证。

    [用法用量]水煎30毫升,分次喂服,每日一剂。

    4.曹颂昭经验方——疏利清化汤

    [药物组成]茵陈12克,金钱草15克,焦栀子6克,广郁金6克,赤芍药6克,白芍药6克,醋柴胡5克,鸡内金5克,石打穿l0克,猪苓l0克,茯苓10克。

    [功效]清热利湿,利胆退黄。

    [适应证]适用于本病湿热发黄证。

    [用法用量]水煎取汁100~150毫升,分次喂服,每日一剂。

    [临床应用]肝大明显者,加丹参、牡丹皮、莪术各10克。

    适宜技术

    1.外敷法

    茵陈、栀子、大黄、芒硝各15克,杏仁6克,郁金、白茅根、车前子、牡丹皮、巴豆霜各l0克,豆豉20克。共煎汤,用纱布蘸药液热敷。用于湿热内蕴型和气血瘀滞型。

    2.灌肠法

    茵陈、栀子、大黄、甘草各l0克煎汤,浓煎取汁40毫升,每次20毫升保留灌肠,每日一次。

    3.沐浴法

    大黄、栀子、黄柏、芒硝各10克。共煎取汁1000毫升,擦洗患儿全身,一日两次,3日一疗程。用于湿热内蕴型。

    4.推拿法

    方法一:取心俞、膈俞穴,每日两次,一周为一疗程。

    方法二:按压胆囊穴,每日两次,每次3分钟。

    5.敷脐法

    茵陈、栀子、大黄、芒硝各30克,杏仁6克,常山、鳖甲、巴豆霜各12克,豆豉60克。将上药加水共煎汤去渣,用纱布蘸药液热敷脐部,每次15分钟,每日3~4次,3日为一疗程。D4

更多中药材
  • (1)气滞血瘀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消积。处方:柴胡、黄芩、白芍、郁金、桃仁、?虫、白术、大黄、由三七(先煎)各10克,莪术15克,半枝莲、鳖甲(先煎)各30克。加减:有尿赤便秘等热象加七叶一枝花、白花蛇舌草、龙葵;伴苔腻、脉弦滑或濡,胸闷恶......
  • 1、辨证论治(1)肝郁气滞主症:胸腹痞满,食后胀闷更甚,易怒易躁、胃纳差、呃逆、恶心、乏力。舌苔黄腻,脉弦。治则:疏肝理气,和胃解毒。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2)气滞血瘀主症:两胁胀痛或刺痛,腹部结块,推之不移,胸闷腹胀,纳呆乏力。舌淡红或......
  • 乙肝患者是否多数要变为肝硬化或肝癌,肝炎病人如何防止发展成肝硬化及肝癌,经专家研究表明,诱发肝癌的因素有:肝炎病毒感染与黄曲霉素、饮水污染、酗酒、吸烟、亚硝胺、微量元素失调以及遗传,人体内的肝脏细胞由于上述因素的综合影响可能会失去正常调控,......
  • 肝癌会传染吗 患肝癌的途径,大家应该知道肝部对我们来说有多重要吧,可是最近几年来肝癌非常盛行,就小编周围的人,就有好几个患乙肝的,听说乙肝具有传染性,所以很多人都不敢跟肝癌患者接触。肝癌患者饮食方面应注意1、避免暴晒医学界已经肯定了紫外线过......
  • 52岁的何先生喜欢喝酒,去年开始感觉心窝下方隐隐作痛,以为是胃出了问题,于是买了胃药吃。最近,何先生胃口越来越差,还摸到腹部上方有一包块。后来到医院一查,居然是巨块型肝癌。何先生提到,他年轻时曾经查出乙肝和黄疸型肝炎,但感觉身体并无不适,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