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逐寒荡惊汤

    《福幼编》:逐寒荡惊汤处方

    胡椒3克(打)炮姜3克 肉桂3克

    功能主治

    治小儿体弱久病,或痘疹后误服寒凉转为慢惊者。

    用法用量

    上药三味,用灶心土90克煮水,澄极清,煎前药取200毫升,频频灌之,接服加味理中地黄汤。

    摘录《福幼编》清·《福幼编》:逐寒荡惊汤组成

    肉桂、炮姜、丁香、胡椒各一钱(各3克),灶心土三两(90克)。

    用法

    灶心土煎汤代水,再煎余药,分多次温服。

    功效

    祛寒定惊,温里和中。

    主治

    主治小儿体弱久病,或痘疹后误服寒凉转为慢惊者,症见四肢抽搐,面色青白,口鼻气冷,四肢厥逆,呕吐腹泻,苔薄白,脉沉。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小儿馒惊风、痫证等病症。

    1.慢惊风(经验):将胡椒、炮姜、肉桂、丁香各3克,共捣细渣,以灶心土90克煮汤澄清,煎药大半茶杯,频频灌之。或微见抽搐,尚能受药吃乳者,可不必服逐寒荡惊汤。待其吐乳止而神识清,抽搐定而进饮食,逐用香砂六君子汤或近效白术散善后。孔庆武老中医运用上法调治小儿慢惊风百余例,疗效甚佳。(《新疆中医药》2001年第1期)

    2.痫证:逐寒荡惊汤加味治疗痛证15例,以临床症状消失,智力、体力增强,脑电图、复发时间为疗效标准;结果:治愈7例,显效3例,好转2例,无效3例。(《湖北中医杂志》1999年第2期)

    方解

    小儿为稚阳之体,元气未充,感邪迁延,或误服克伐,致脾胃虚寒,元气无根而外越,阴寒内盛,风由是而动。方用炮姜、肉桂、丁香温脾肾,引火归元;花椒辛热破阴,冲开寒痰;用伏龙肝甘温建中,培土敦木,而风目消。逐寒荡惊汤在临床中常用于脾胃虚寒之慢惊风证,以抽搐、兼有吐泻肢冷为辨证要点。小儿急惊风属痰热买火者均不宜用。若脾胃虚弱较甚,加人参、白术;虚寒甚,加附子、肉桂;抽搐较甚,加止痉散。

    现代研究

    临床报道也见于治疗婴幼儿慢性腹泻、营养不良、睡时露睛等病症。

    方歌

    逐寒荡惊寒结胸,胡椒炮姜肉桂丁。

    摘录清·《福幼编》
更多中药材
  • 《圣济总录》卷一一九:半夏酒处方半夏10枚。功能主治舌肿满口,气息不通,须臾杀人,急以手指刺破,溃出恶血,亦可用微针决破,次用此药。用法用量以苦酒1升,煮取8合,稍稍漱口,热含冷吐。半夏动人咽喉,以生姜汁解之。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九《圣惠......
  •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半夏饮处方半夏(汤洗)、麦门冬(去心)、赤茯苓(去皮)、白术、桔梗、青皮(去白)、前胡,各三分。厚朴(生姜制.炙.一两)。枇杷叶(去毛.炙)、防风,各半两。大腹皮(三分)。功能主治治风痰,心腹烦满呕吐,不欲饮食。用法......
  • 《外台秘要》卷八引《万全方》:半夏饮子处方制半夏12克 厚朴(炙)人参 白术 生姜(切)大枣各9克 粳米10克 橘皮6克制法上八味,细切。功能主治益气补中,降逆止呕。主胃反,饮食吐逆,水谷不化。用法用量用水800毫升,煎取400毫升,去滓,......
  • 《金匮要略》卷中:半夏麻黄丸处方半夏 麻黄各等分制法上二味,研末,炼蜜和丸,如小豆大。功能主治通阳化饮。主水饮内停,心阳被遏,心下悸动者。用法用量饮服3丸,日三服。备注方中麻黄通太阳以泄水气;半夏蠲饮消水。二味相配,共奏通阳化饮之功,阳通饮......
  • 处方半夏三枚,生用厚朴二钱,茯苓二钱,生姜三片,加【黄连解毒汤】黄连、黄蘖、黄芩、山栀,各二钱半。功能主治治伤寒杂病,热毒烦闷,干呕口燥,呻吟喘满,阳厥极深,畜热于内,传为阴毒,腹满呕吐或欲作利者。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煎热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