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护心胆

    《全国中草药汇编》:护心胆拼音注音Hù Xīn Dǎn别名

    红花鸡距草、紫花荷花牡丹

    来源

    罂粟科护心胆Corydalis suaveolens Hance,以全草块根入药。

    生境分布

    广西。

    性味

    苦,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

    消炎解毒,消肿止痛。主治湿热胃痛,腹痛泄泻,痈疮肿毒,目赤肿痛,毒虫、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块根1~2钱;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护心胆拼音注音Hù Xīn Dǎn出处

    《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

    来源

    为罂粟科植物红花鸡距草块根。春、夏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生境分布

    生于山地石缝中。分布广西、广东、湖南、江西等地。

    原形态

    红花鸡距草,又名:紫花荷苞牡丹。

    多年生草本,高25~40厘米。块根椭圆状球形,径约2厘米,外表黑色。茎中空,绿色或红褐色,有细纵纹。叶为2回羽状复叶;小叶卵形或椭圆形,3~5浅裂。总状花序;花紫红色;花瓣4,前部唇形,后部有距;雄蕊6;花柱纤细。蒴果线状长圆形。花期2~4月。果期5~6月。

    性味

    《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苦,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

    《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解毒,止痛,消肿。治毒蛇咬伤,跌打损伤,痈疖,胃痛。"

    用法用量

    内服:生嚼,1~2钱。外用:捣敷。

    复方

    ①治胃热痛:护心胆块根一至二钱,嚼服。(《广西中草药》)

    ②治痈疮肿毒,目赤肿痛,毒虫、毒蛇咬伤:鲜红花鸡距草,捣烂敷患处。(《广西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护心胆拼音注音Hù Xīn Dǎn别名

    地锦苗、紫花荷包牡丹、七寸高、三月烂、飞菜、红花鸡距草、鹿耳草、大羊不吃。

    英文名root of Sharpspur Corydalis出处

    出自《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

    来源

    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尖距紫堇的全草或块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ydalis sheareri S.Moore[C.susaveolens Hance]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集全草;冬、春季采挖块茎。均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达1600m的山地林下沟边阴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微、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原形态

    尖距紫堇 多年生草本,高15-40cm,无毛。块茎多少横走,肥厚成短柱状。茎1-2条,上部分枝。基生叶及茎下部的叶长10-30cm,柄长占全长的1/2-2/3;叶片轮廓三角形至卵形,二回羽头全裂,一回裂片5-7枚,具短柄,末回裂片宽倒卵形,中部以上再3-5浅裂。总状花序腋生,长约10cm;苞片狭倒卵形, 通常全缘;萼片小,近扇形;花梗短于苞片;花冠淡紫红色,长20-28mm,外轮上瓣边缘不具齿,距狭圆锥形,长约为花瓣全长的3/5,平直或略上弯,末端钻形。蒴果条形,长25-30mm,直径约2mm。种子多数。花期2-4月,果期4-6月。

    性状

    性状鉴别 块茎倒卵圆形至长椭圆形,基部狭小而渐尖,长1-3cm, 直径0.5-1.5cm。表面黄棕色或灰褐色,具多数类三角状突起的侧芽,并可须根及须根痕。质坚脆,受潮后稍变软,断面深黄色至暗绿色。略具焦糖气,味极基显身鉴别 块茎横切面:木栓细胞6-7列。皮层外侧有石细胞散在:叶迹维管束多个。中柱维管束3-6,环状排列。髓较小,薄壁细胞淀粉粒少见。

    粉末特征: ①石细胞较多,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90-110μm,长96-180μm。②导管以纹和网纹多见,螺纹较少见,直径12-44μm。③淀粉粒单粒类圆形或广卵形,直径7-30μm,长径约至42μm,脐点点状或鸟状,层纹明显;复粒由2分料组成。

    化学成分

    块茎含原阿片碱(protopine),紫堇醇灵碱(corynoline)和异紫葺醇灵碱(isocorynoline)。

    归经

    心;肝;胃经

    性味

    苦;辛;寒;小毒

    功能主治

    活血止痛;清热解毒。主腹痛泄泻;跌打损伤;痈疮肿毒;目赤肿痛;胃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研末,1.5-3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

    《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解毒,止痛,消肿。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全国中草药汇编》:菠菜拼音注音Bō Cài来源藜科菠菜Spinacia oleracea 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全国各地栽培。性味甘,凉。功能主治滋阴平肝,止咳润肠。主治高血压,头痛,目眩,风火赤眼,糖尿病,便秘。用法用量鲜品2~4两......
  • 《中药大辞典》:菠菜子拼音注音Bō Cài Zǐ别名刺蒺藜(《滇南本草》)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藜科植物菠菜的果实。化学成分含蔗糖、棉子糖,水苏糖。归经入脾、肺二经。性味性微温,味微辛甜。功能主治祛风明目,开通关窍,利肠胃。(性味以下出《滇......
  • 拼音注音Bō Luó Gēn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凤梨科植物凤梨的根或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anas comosus(L.)Merr.[Bromeliaco-mosa L.;A.sativus Schult.et Schult.f]采......
  • 拼音注音Bō Luó Pí别名波罗、番娄子、露兜子、地菠萝、草菠萝出处本品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以露兜子为名。云:“露兜子产广东,一名波罗,生山野间,实如萝卜,上生叶一簇,尖长深齿,味、色、香具佳……又名番娄子,形如兰,叶密长大,抽茎结子......
  • 《中药大辞典》:萆薢拼音注音Bì Xiè别名百枝(《吴普本草》),竹木(《雷公炮炙论》),赤节(《别录》),白菝葜(《日华子本草》),粉萆薢(《本草从新》),金刚、硬饭团(《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山田薯、土薯蓣(《泉州本草》),麻甲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