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内疏黄连汤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下:内疏黄连汤别名

    黄连内疏汤(《外科心法》卷七)。

    处方

    黄连 芍药 当归 槟榔 木香 黄芩 山栀子 薄荷 桔梗 甘草各30克 连翘60克

    制法

    上药除槟榔、木香为细末外,余并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治疮疡热毒炽盛,肿硬木闷,根盘深大,皮色不变,呕哕烦热,大便秽结,脉象沉实者。

    用法用量

    每服30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50毫升,先服一二服。以后每服加大黄3~6克,以利为度。

    备注

    方中黄连、黄芩、栀子清里热以解毒;连翘、薄荷、桔梗解表热而消肿;当归、白芍活血和营;槟榔、木香行气散结;大黄通便泻火;甘草调和诸药配合同用,共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

    摘录《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下金·《索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内疏黄连汤组成

    黄连一两(9克)、芍药一两(9克)、当归一两(9克)、槟榔(研末)一两(6克)、木香(研末)一两(9克)、黄芩一两(9克)、薄荷一两(6克)、山栀子一两(9克)、桔梗一两(6克)、甘草一两(6克)、连翘二两(9克)。

    用法

    上药水煎服。先予一二服,之后每服加大黄一钱(3克),再服加二钱(6克),以利为度。

    功效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主治

    治疮疡热毒炽盛,肿硬木闷,根盘深大,皮色不变,呕哕烦热,大便秽结,脉象沉实者。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肛窦炎等病症。

    肛窦炎:以本方合紫金锭治疗37例,疗程为30日,以排便疼痛、灼热、里急后重等症状的消失为疗效评价标准。结果:治愈31例,显效3例,无效2例。(《新中医》1995年第4期)

    方解

    本方为金·刘元素所制痈疽肿疡初起之名方,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明清诸多外科专书如《外科正宗》《外科大成》等均予收录。方中黄连、黄芩、栀子并用,即黄连解毒汤去黄柏,清里热以泻脏腑内蕴之毒;重用连翘清热解毒、散结消肿;薄荷、桔梗宣肺散邪而解表消肿;当归、白芍活血和营;槟榔、木香行气导滞教结;大黄通便泻火;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既泻火解毒、行气和血,又宣表通里、内外皆通,使热清毒解、营卫和调,经络自不阻滞,痈疽得以渐消。

    方歌

    内疏黄连用大黄,栀芩翘桔槟木香,归芍薄荷配甘草,清热解毒治诸疮。

    摘录金·《索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更多中药材
  • 处方白术加倍、陈皮、半夏(制)、白茯苓各等分,甘草减半。功能主治湿痰泻泄。用法用量上(口父)咀。加生姜3片,水1盏半,煎服。摘录《医统》卷三十五引《辨疑》......
  • 处方干姜(炮)、肉桂(去粗皮),各半斤;白术一斤。炮制上三味捣筛,蜜和圆,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五饮酒癖;一曰留饮,停水在心下;二曰饮,水在两胁下;三曰痰饮,水在胃中;四曰溢饮,水溢在膈上五脏间;五曰流饮,水在肠间,动摇有声。皆因饮酒冒寒,......
  • 处方白术2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功能主治酒癖痰饮。用法用量上(口父)咀。分作3服,水1大杯,加生姜10片,煎至7分,去滓,空心服,脏腑微动即安。摘录《百一》卷五......
  • 处方五倍子、地榆各等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小儿脱肛。用法用量每服5分或1钱,米饮调下。摘录《赤水玄珠》卷十五......
  • 别名倍槐丸处方槐花6两,五倍子3两,五灵脂3两。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肠风下血。用法用量倍槐丸(《魏氏家藏》卷七)。摘录《洪氏集验方》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