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雕骨

    《全国中草药汇编》:雕骨拼音注音Diāo Gǔ别名

    鹰骨

    来源

    隼形目秃鹫Aegypius spp.;Accipiter spp.;金雕Aquila chrysaetos (L.);海雕Haliaeetus spp.;鹰科Milvus korschum lineatus (Gray),以入药。

    生境分布

    河北。

    功能主治

    活血止痛。主治跌扑骨折。

    用法用量

    1~2钱。

    备注

    民间有用鸢骨治骨折。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雕骨拼音注音Diāo Gǔ出处

    《纲目》

    来源

    为鹰科动物金雕骨胳。雕以春、冬为多见,猎取后,取其骨晒干。

    生境分布

    栖息于山地,性猛力强。善捕食鸩、鹑、雉、野兔,甚至幼麝等。巢于高山悬岩大树上。分布我国东北。

    原形态

    金雕,又名:鹑(《毛诗传》),鹫(《山海经》),鹜(《说文》),洁白雕、红头雕、鹫雕、大山鶂。

    雌鸟体长约1米。雌雄同色。嘴黑褐,基部沾蓝;蜡膜纯黄。虹膜栗褐色。未成长时头、颈的背面黄棕色,前额以及后颈的羽缘缀以棕褐色。耳羽栗黄色;眼先灰白缀黑。两翼飞羽除最外侧三枚外基部均缀有白色,身体其余部分暗褐色。尾羽灰白,端部黑色。趾黄,爪黑。后爪长达5厘米以上。成年时翼和尾部均无白色,头顶羽色转为金褐;跗跖为棕黄色。

    功能主治

    《纲目》:"治折伤断骨。(雕骨)烧灰,每服二钱,酒下,在上食后,在下食前。"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雕骨拼音注音Diāo Gǔ别名

    鹑、鹫、洁白雕、红头雕、鹫雕

    英文名Vulture bone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纲目》:雕,似鹰而大,尾长翅短,土黄色,鸷悍多力,盘旋空中,无细不睹。皂雕即鹫也,出北地,色皂青。雕出辽东。

    来源

    药材基源:为鹰科动物金雕的骨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quila chrysaetos Linnaeus

    采收和储藏:雕以春、冬为多见,猎取后,取其骨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栖息于高山草原和针叶林地区。以各种鸟类及鹿、山羊、野兔等兽类动物为食。营巢于高山悬岩大树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和西部、西南部山区。

    原形态

    金雕,大型猛禽。雌体长约1m。雌雄同色。头顶金褐,后颈暗赤褐色,具黑色纵纹。上体一般暗赤褐色,背及双翅有紫色光泽。下体通常黑褐色,胸离中央有淡色纵纹。覆腿羽暗赤色长羽一直延什到趾基部。嘴强大,钩曲,黑褐色,基部沾蓝。趾黄,爪黑。

    归经

    肾经

    性味

    甘;咸;温

    功能主治

    活血止痛。主跌扑骨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5g。

    各家论述

    《纲目》:治折伤。(雕骨)烧灰,每服二钱,酒下,在上食后,在下食前。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别名白花茶匙红、白花塔仔草、老虎花、毛绣球防风、白风轮菜、银针七、北风草、灯笼花来源唇形科白蜂窝草属植物白绒草Leucas mollisima Wall.,以全草入药。夏季枝叶茂盛时采收,晒干,或四季随采随用。性味甘、微辛,平。功能主治清肺......
  •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绿叶拼音注音Bái Lǜ Yè别名羊奶果、胡颓子、天青地白、小羊奶果来源胡颓子科白绿叶Elaeagnus viridis Servett. var. delavayi Lecte.,以茎皮、根皮、叶入药。生境分布云南。......
  • 拼音注音Bái Lǜ Yè Guǒ Shí来源药材基源:为胡颓子科植物白绿叶Elaeagnus viridis Serv.var. delavayi Lecte.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aeagnus viridis Serv.va......
  • 拼音注音Bái Dù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酒葡萄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tis labrusca 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根及茎洗净,切片,叶切碎,鲜用或晒干。生境分布此种产于美国东部,美国栽培葡萄品种多出自此种。现我国云......
  • 《中药大辞典》:白背三七拼音注音Bái Bèi Sān Qī别名大肥牛(《广州植物志》),土生地、白仔菜药、散血姜(《广西药植图志》),土田七(《广西中药志》),三百棒、地滚子,大救驾、百步还阳、石三七、树三七(《云南中草药》),大绿叶、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