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红内消散

    方出《本草纲目》卷十八,名见《医部全录》卷四一六:红内消散处方

    红内消。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小儿龟背。

    用法用量

    用龟尿调,点背上骨节,久久自安。

    摘录方出《本草纲目》卷十八,名见《医部全录》卷四一六《直指》卷二十二:红内消散处方

    红何首乌半两,远志3钱(水浸,取肉,蘸姜汁焙),赤茯苓3钱,川芎3钱,北梗3钱,苦参3钱,赤小豆3钱,赤芍药3钱,蔓荆子3钱,威灵仙3钱,生甘草半两。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痈疽内蕴热,外发热者。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加麦门冬14粒煎汤调下。

    摘录《直指》卷二十二《医学入门》卷六:红内消散处方

    红内消5钱,当归5钱,茄片5钱(或茄蒂),甘草5钱,羌活5钱,黄芩5钱,麝香5分。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丹毒,毒气入里,腹胀欲死。

    用法用量

    每服2钱,生地黄煎汤调服。

    摘录《医学入门》卷六《咽喉脉证通论》:红内消散处方

    大蜈蚣(去头足,切断,同米炒,以米黑为度)、乳香(去油尽)、血竭(另研)、雄黄、象贝母、穿山甲(炒)、没药(去油尽)、辰砂(水飞净)各等分,麝香(拣去毛皮,干研)少许。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咽喉一切诸证,并无名肿毒,已溃未溃,均可使用。

    用法用量

    每服7分,小儿减半,和煎药同服;酒下亦可。

    摘录《咽喉脉证通论》
更多中药材
  • 处方蜀椒(去目)1两,吴茱萸(汤洗,焙干,炒)1两,青盐(研)1两,石硫黄(研)1两,腻粉(研)1两,白僵蚕(炒)1两,柏皮1两,麝香少许(研)。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遍身疮疥,皮破肉痛,或瘙痒脓水。用法用量猪胆汁调涂之;湿则干敷。摘录《圣济......
  • 处方桂(去粗皮)1两半,桔梗(锉,炒)3分,吴茱萸(汤浸,焙炒)3分,人参3分,白术3分,高良姜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当归(切,焙)1两。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功能主治冷气心痛不能食。用法用量每服10丸,温酒送下,日......
  • 《中国药典》:八味檀香散来源蒙古族验方。处方檀香200g 石膏100g 红花100g 甘草100g 丁香100g 北沙参100g 拳参100g 白葡萄干100g性状本品为棕黄色的粉末;气香,味甘、微涩而凉。炮制以上八味,除檀香、丁香、白葡萄......
  • 处方款冬花(洗,焙)7钱半,紫菀茸7钱半,五味子7钱半,甘草(炙)7钱半,桑白皮(炒)2两,麻黄(去节)2两,杏仁(汤洗,去皮尖,麸炒)2两,紫苏叶2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肺寒热不调,涎嗽不已。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1盏半,入黄蜡皂子大,......
  • 《杨氏家藏方》卷六:八味汤处方吴茱萸(汤洗七次)干姜(炮)各60克 木香 橘红 肉桂(去粗皮)丁香 人参(去芦头)当归(洗,焙)各30克制法上药嚼咀。功能主治脾胃虚寒,气不升降,心腹刺痛,大便滑泻。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