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附子粳米汤

    《金匮》卷上:附子粳米汤处方

    附子1枚(炮),半夏半升,甘草1两,大枣10枚,粳米半升。

    功能主治

    胜寒气,和内外。主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

    用法用量

    以水8升,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1升,日3次。

    各家论述

    1.《金匮要略心典》:下焦浊阴之气,不特肆于阴部,而且逆于阳位,中土虚而堤防撤矣。故以附子辅阳驱阴,半夏降逆止呕,而尤赖粳米、甘、枣培令土厚,而使敛阴气矣。

    2.《古方选注》:治以附子之温,半夏之辛,佐以粳米之甘,使以甘草、大枣缓而行之,上可去寒止呕,下可温经定痛。

    摘录《金匮》卷上《证治要诀类方》卷一:附子粳米汤处方

    姜汁炮附子2钱(切作片)。

    功能主治

    胃中寒甚,呃逆不已,或复加以呕吐者。

    用法用量

    原书治上证,宜加炒川椒、丁香各二十三粒。

    摘录《证治要诀类方》卷一《湿病条辨》卷二:附子粳米汤处方

    人参3钱,附子2钱,炙甘草2钱,粳米1合,干姜2钱。

    功能主治

    脾虚土败,自利不渴,甚则哕者。

    用法用量

    以水5杯,煮取2杯,滓再煮1杯,分3次温服。

    摘录《湿病条辨》卷二《千金》卷二十:附子粳米汤处方

    中附子1枚,粳米5合,半夏半升,干姜1两,甘草1两,大枣10枚。

    功能主治

    喜怒忧思,扰乱脏气,胸腹胀满,肠鸣走气,呕吐不食。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8升,煮药至米熟,去滓,分3次。

    摘录《千金》卷二十
更多中药材
  • 《外台秘要》卷二十五引陈癛丘:安石榴汤处方干姜6克(或用生姜12克)黄柏3克(细切)石榴1枚(小者2枚)阿胶6克(另研,渍之)制法上四味,切。功能主治下痢白滞,久治不愈,困笃欲死。用法用量以水600毫升,煮取220毫升,去滓,入阿胶烊化,顿......
  • 《兰室秘藏》卷下:安神丸别名朱砂安神丸(《东垣试效方》卷一)、黄连安神丸(《保婴撮要》卷十三)。处方黄连4.5克(酒洗.)朱砂3克(水飞)酒生地黄 酒当归身 炙甘草各1.5克制法上药除朱砂水飞外,余四味捣为细末,同和匀,汤浸蒸饼为丸,如黍米......
  • 处方朱砂2钱半,南乳香半两,酸枣仁(炒,去皮)1两,人参2钱半,远志(去心)1钱半。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榛子大,每两作30丸,金箔为衣。功能主治小儿心神不宁,困卧多睡,及痰涎壅塞,恍惚不定。用法用量每服1丸,人参汤化下。摘录《御药院方......
  • 处方龙齿3钱(煅),石菖蒲1钱。功能主治宁心安神。主心经病。用法用量水煎,代茶。各家论述方中石菖蒲入心、脾经,具开窍安神之作用,《本经》称本药可“开心孔,补五脏”;龙齿归心、肝经,可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治心悸、惊痫诸证。摘录《慈禧光绪医方选......
  • 处方当归3两,生地3两,枣仁3两,黄连3两,玄参3两,白术3两,人参1两2钱,甘草1两2钱,胆南星1两2钱。制法上为末,荷叶汤为丸。功能主治癫证。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心白滚汤送下。摘录《玉案》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