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大定风珠

    《温病条辨》卷三:大定风珠处方

    生白芍18克 阿胶9克 生龟版12克 干地黄18克 麻仁6克 五味子6克 生牡蛎12克 麦冬18克(连心)炙甘草12克 鸡子黄2枚 鳖甲12克(生)

    功能主治

    滋阴养液,柔肝熄风。主下焦温病,热邪久羁,吸烁真阴,神倦瘈疭,脉气虚弱,舌绛苔少,时时欲脱者。

    用法用量

    上药用水1.6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入鸡子黄,搅令匀,分三次服。

    喘者,加人参;自汗者,加龙骨、人参、小麦;悸者,加茯神、人参、小麦。

    备注

    方中鸡子黄、阿胶滋阴养液以熄内风;地黄、麦冬、白芍养阴柔肝;龟版、鳖甲、牡蛎育阴潜阳;麻仁养阴润燥;五味子、甘草酸甘化阴。诸药合用共奏滋阴养液,柔肝熄风之功。

    摘录《温病条辨》卷三《温病条辨》:大定风珠组成

    生白芍六钱(18g) ,阿胶三钱(9g),生龟甲四钱(12g), 干地黄六钱(18g),麻仁二钱(6g), 五味子二钱(6g) ,生牡蛎四钱(12g) ,麦冬连心六钱(18g), 炙甘草四钱(12g),鸡子黄生二枚(2个), 鳖甲生四钱(12g)。

    用法

    上以水八杯,煮取三杯,去滓,入阿胶烊化,再入鸡子黄,搅令相得,分三次服。现代用法:水煎服,去渣.入阿胶烊化,再入鸡子黄,搅匀,分三次温服。

    功效

    滋阴息风。

    主治

    阴虚风动证。手足瘼疭,形消神倦,脉气虚弱,舌绛苔少,时时欲脱者。

    方解

    本方证由于温病迁延日久,邪热灼伤真阴,或因误汗、妄攻重伤真阴所致。真阴大亏,水不涵木,虚风内动,故手足瘼疭;真阴欲竭,故形消神倦,脉气虚弱,舌绛苔少,甚至光而干剥,或有时时欲脱之势。此时邪热已去八九,真阴仅存一二。治宜重用味厚滋补药以滋阴养液,填补欲竭之真阴,平息内动之虚风。方中鸡子黄味甘入脾,上通心气,下达肾气,滋阴润燥,养血息风;阿胶为血肉有情之品,补血滋阴,为滋阴补血要药,二药合用,滋阴息风,共为君药。重用白芍、麦冬、地黄滋阴柔肝,滋水涵木;阴虚则阳浮,故配龟甲、鳖甲、牡蛎为沉潜之品,滋阴潜阳,均为臣药。君臣相配,以填补欲竭之真阴,平息内动之虚风。麻仁质润多脂,养阴润燥;五味子酸温,收敛气阴,与炙甘草相配,又能酸甘化阴,加强滋阴息风之功,共为佐药。甘草又调和诸药,为使药。本方虽属治风之剂,却无直接平肝息风之品,说明本方的特点是从治本着手,为救阴之剂,重在滋阴潜阳以息风,故方中以滋补阴液为主,养血潜阳为辅。

    临床应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阴虚风动的代表方,以神疲瘼疭,舌绛苔少,脉虚弱为辨证要点。

    2.现代应用本方常用于治疗乙脑后遗症、中风后遗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神经性震颤属阴虚风动者。

    注意

    邪热内盛之痉挛抽搐,忌用本方。

    方歌

    大定风珠鸡子黄,麦地麻芍牡草方,龟板鳖甲胶五味,滋阴熄风最相当。

    摘录《温病条辨》
更多中药材
  • 《杨氏家藏方》卷六:八味汤处方吴茱萸(汤洗七次)干姜(炮)各60克 木香 橘红 肉桂(去粗皮)丁香 人参(去芦头)当归(洗,焙)各30克制法上药嚼咀。功能主治脾胃虚寒,气不升降,心腹刺痛,大便滑泻。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
  • 《中国药典》:八味沉香散来源藏族验方。处方沉香200g 肉豆蔻100g 广枣100g 石灰华100g 乳香100g 木香100g 诃子(煨)100g 木棉花100g性状为黄褐色的粉末;气芳香,味咸、涩、微苦。炮制以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
  • 处方生地9g,连翘9g,红花6g,桃仁6g,白鲜皮15g,地肤子6g,僵蚕9g,蝉蜕9g。功能主治荨麻疹。用法用量水煎服。血热风盛,加丹皮、赤芍、银花;肺热便燥,加青黛、大黄、白芷;风热上犯,加白芷、白蒺藜、荷叶;湿热外渗,加苦参。黄柏、苍......
  • 《中国药典》:八味清心沉香散来源蒙古族验方。处方沉香180g 广枣180g 檀香90g 紫檀香90g 红花90g 肉豆蔻60g 天竺黄60g 北沙参60g性状本品为浅棕红色的粉末;气香,味微酸、苦。炮制以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
  • 处方牛黄3分,贝母2钱,天花粉1钱,龙脑1分,白茯苓5分,甘草5分,牛蒡子(炒)2钱,僵蚕3钱。制法上为末,蜜调膏。功能主治三焦热毒,惊悸痰喘。用法用量噙化,金银花汤净口。摘录《诚书》卷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