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大七香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大七香丸处方

    香附子(炒)6千克 麦蘖(炒)3千克 丁香皮10千克 缩砂仁 藿香叶各7.5千克 甘松 乌药各2千克 肉桂(去粗皮)甘草(炒)陈皮(去白,洗)各7.5千克

    制法

    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

    主脾胃虚寒,不思饮食,心膈噎塞,渐成膈气,下利腹痛,醉酒呕吐,冷痃翻胃,霍乱吐泻。

    用法用量

    每服1粒,盐酒、盐汤嚼下。如月水不调,并用炒姜酒嚼下,醋汤亦可。

    注意

    服药期间,忌生冷、肥腻。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秘传证治要诀类方》卷四:大七香丸处方

    木香 丁香 檀香 甘松 丁皮 橘皮砂仁 白豆蔻 三棱 莪术(醋煮)各120克 大茴香75克

    制法

    上药为末。米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主饮食停滞,中脘气郁,水谷不分,致患泄泻肠鸣,胸膈痞闷,腹急而痛,泻则腹下须臾又急,或腹急气塞而不痛者。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姜汤送下。

    摘录《秘传证治要诀类方》卷四《局方》卷三(绍兴续添方)):大七香丸处方

    香附子(炒)192两,麦糵(炒)100两,丁香皮330两,缩砂仁250两,藿香叶250两,甘松64两,乌药64两,肉桂(去粗皮)250两,甘草(炒)250两,陈皮(去白,洗)250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

    消谷进食。主男子、妇人脾元气冷,胃气虚乏,不思饮食,心膈噎塞,渐成膈气,脾泄泻痢,气刺气注,中酒吐酒,冷痃翻胃,霍乱吐泻。脾胃不和,三焦痞滞,气不宣通,食饮迟化。

    用法用量

    每服1粒,盐酒、盐汤嚼下;妇人脾血气,如经水不调,并用炒姜酒嚼下;醋汤亦得。

    注意

    忌生冷、肥腻。

    摘录《局方》卷三(绍兴续添方))《证治要诀类方》卷四:大七香丸处方

    木香4两,丁香4两,檀香4两,甘松4两,丁皮橘皮4两,砂仁4两,白豆蔻4两,三棱4两,莪术(醋煮)4两,大茴香2两半。

    制法

    上为末,米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中脘停滞,气不流转,水谷不分,致生气泻,肠鸣,气走胸膈,痞闷腹急而痛,泻则腹下须臾又急,亦有腹急气塞而不通者。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姜汤送下。

    摘录《证治要诀类方》卷四《普济方》卷一六九:大七香丸处方

    丁香12两,香附子12两,甘草12两,莪术2两,砂仁2两,甘松8两,益智仁6两,乌药、藿香、陈皮、麦芽、肉桂。

    制法

    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

    茶、酒、食积,吐酒酸心。

    用法用量

    方中乌药、藿香、陈皮、麦芽、肉桂用量原缺。

    摘录《普济方》卷一六九
更多中药材
  • 《小儿病源》卷三:不惊丸处方枳壳(去瓤,麸炒)、淡豆豉。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小儿因惊气而吐逆作搐,痰涎壅塞,手足掣疭,眼睛斜视。用法用量每服1字,病甚者服半钱,急惊者,薄荷自然汁调下;慢惊者,荆芥汤入酒3-5点调下。1日3次,不拘时候。摘录......
  • 处方枳壳(去瓤,麸炒微黄)1两,淡豆豉(焙干)半两,茯神(去皮木根)半两,南星半两,蝎梢50尾(去尖毒),净芜荑2钱半(先入乳钵内,极细研烂)。制法上除芜荑外,余5味焙为末,再同芜荑乳钵内杵匀,醋煮糯米粉糊为丸。功能主治疏风顺气,和脾胃,进......
  • 处方当归、没药、玄胡索、川芎、藁本、人参、白茯苓、牡丹皮、甘草、白芍药、白术、熟干地黄、白芷、白薇各等分。功能主治妇人诸虚不足,心腹疼痛。用法用量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1丸,酒送下。摘录《百一》卷十八......
  •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不换金丹处方荆芥穗、白僵蚕(炒)、天麻、甘草(炙)、防风,各一两。川乌头(生用)、白附子(生用)、羌活(去芦)、细辛(去叶)、川芎、蝎稍(去毒.炒)、藿香,各半两。薄荷,三两。炮制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功能主......
  • 别名不换金拨云丹处方大石蟹1个(照后制法),黄连、黄柏、黄芩、大黄、细辛、桔梗、防风、荆芥、栀子、薄荷、羌活、乌药、陈皮、枳壳、前胡、当归、姜黄、木贼、菊花、干姜、桑白皮各等分。制法上将21味锉细,铜器用水3碗浸3日,用布滤去滓,却将石蟹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