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参苓丸

    《普济方》卷三十三引《经验良方》:参苓丸处方

    藕节 菱角肉各30克 人参 白茯苓各15克 石莲肉30克

    制法

    上药为末,用黄酒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煅土朱为衣。

    功能主治

    主泄精无常。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温酒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十三引《经验良方》《圣济总录》卷四十七:参苓丸别名

    参蒲丸

    处方

    人参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菖蒲1两,远志(去心)1两,地骨皮1两,牛膝(酒浸,切、焙)1两。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食亦。胃中热结,消谷善食,不生肌肉。肉极,身上淫淫如鼠走,体上干黑。

    用法用量

    参蒲丸(《医学纲目》卷二十一)。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七《圣济总录》卷六十二:参苓丸处方

    人参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干姜(炮)1两,桂(去粗皮)1两,甘草(炙)1两,细辛(去苗叶)1两,芍药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诃黎勒皮(炒)1两半,槟榔(锉)1两半。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膈气呕逆,不下饮食;或优恚气结,不得宣通。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温酒送下。如觉有物在喉中,即丸3-5丸,如弹子大,每次1丸,含化咽津。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二《圣济总录》卷六十三:参苓丸处方

    人参3分,天南星(炮)3分,赤茯苓(去黑皮)3分,半夏1两,生姜1两,晋矾1两。

    制法

    上6味,先取天南星、半夏于砂盆内擦洗令净,用生姜同捣烂,拍作饼子,慢火炙令黄,同余3味,捣罗为末,薄荷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支饮不消,胸膈满闷。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后生姜蜜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三《圣济总录》卷七十二:参苓丸处方

    人参1两1分,赤茯苓(去黑皮)1两1分,细辛(去苗土)1两1分,枳壳(去瓤麸炒)1两1分,熟干地黄(焙)1两1分,当归(切,焙)1两1分,麦门冬(去心,焙)1两1分,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1分,干姜(炮)1两1分,大黄(锉,炒)1两1分,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1两1分,桂(去粗皮)1两1分,甘草(炙,锉)1两1分,乌头(炮裂,去皮脐)1两,桔梗(炒)1两,紫菀(去苗土)1两,蜀椒(去目共闭口,炒出汗)1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积聚胀闷,减食黄瘦。

    用法用量

    每服7丸,空心温酒送下,1日3次。渐加至10丸,以知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二
更多中药材
  • 《博济方》卷四:备急丹处方锦纹新大黄30克制法上药杵罗为末,用头醋250克同熬成膏,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主产后恶血冲心,或胎衣不下,腹中血块,跌打损伤,瘀血不下。用法用量用温醋汤100毫升化5丸服之。须臾血下即愈。摘录《博济方》卷四《博济......
  • 处方肉桂(去粗皮)、干姜(炮)、皂荚(去皮.子.炙黄),各等分。炮制上为细末,炼蜜为圆,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五种咳嗽,一曰上气嗽;二曰饮嗽;三曰躁嗽;四曰冷嗽;五曰邪嗽。皆由肺受风寒,气不宣通所致。无问久新轻重,以至食饮不下,语声不出,坐......
  • 处方大槟榔4个,紫苏穗2钱半,生姜1斤(取自然汁)。制法上为细末,分作2服。功能主治奔豚气上至,心烦乱,不省人事,上至心下,从少腹起,上至咽喉,闷绝不能言语。用法用量水煎,和滓温服,1日2次。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九七引《医林方》......
  • 处方干姜(炮)一两,巴豆(去皮.油.研)、大黄,各二两。炮制上件为末,炼蜜为圆,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心腹诸卒暴百病,中恶客忤,心腹胀满,卒痛如刀所刺,气急口噤。用法用量每服三圆,温水下,不拘时。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别名如圣散(《杂类名方》)。处方雄黄(研,生用)白矾(飞)藜芦(厚者,去皮用仁,生用)猪牙皂角(去皮、弦>各等分制法上药共研为末。功能主治主时气缠喉风,咽喉闭塞,水谷不下,牙关紧急,不省人事。用法用量每用少许,鼻内搐之,立见效。摘录《卫生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