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柞树叶

    《中药大辞典》:柞树叶拼音注音Zhà Shù Yè出处

    《黑龙扛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

    为壳斗科植物蒙栎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柞树皮"条。

    功能主治

    治细菌性痢疾,小儿消化不良,痈肿,痔疮。

    《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痈疽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或研末。外用:捣敷。

    复方

    治痔疮:柞树叶一两,捣敷患处。(《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

    临床应用

    ①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

    将柞树叶制成50%的煎液,每次100毫升,日服3次,7~10天为一疗程。可连服二个疗程。亦可用25%煎液100毫升行保留灌肠,每晚睡前1次。临床观察181例,一疗程的治愈率为69~74.7%,累计一、二疗程的治愈率在85%以上。据100例的观察统计,平均2.1天退热,腹痛、里急后重平均3.4天和3.5天消失,大便次数及性状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4.1天和4.4天;大便培养在36例阳性病人中,有20例于3天内转阴,其余均至第6天转为阴性。1月后曾追踪观察23例,结果有3例复发。治程中未见毒性反应及副作用。观察中曾以磺胺脒治疗组作为对照,结果以柞树叶组的疗效较优。

    ②治疗小儿消化不良

    于6~8月采摘鲜嫩的柞树叶,阴干后碾成极细粉末,用文火炒焦,供口服。1周岁内每次0.5克,1周岁以上每次0.75~1克,每日3~4次。治疗小儿中毒性消化不良100例,结果97例痊愈,3例无效(均合并营养不良)。治程最短1日,最长10日;其中1~3日内治愈者占38%,4~5日内治愈者占39%。服后无不良反应。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柞树叶拼音注音Zhà Shù Yè出处

    出自《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

    药材基源:为壳斗科植物蒙栎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Quercus mongolica Fisch.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摘嫩叶,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生于海肱200-2100m的山坡向阳干燥处的疏林中,常与辽东栎、杨、桦等混生,有时成纯林。

    资源分布:分布于并东北、华北及山东等地。

    原形态

    落叶乔木,高达30m。树皮暗灰色,纵深裂;幼枝平滑具棱,无毛,紫褐色。叶互生,多集生于小枝顶端;叶柄长2-5mm,无毛;叶片例卵形至长椭圆状例卵形,长7-19cm,宽4-1Ocm,先端钝或急尖,基部窄圆形或耳形,边缘具7-10对深波状钝牙齿,幼时沿叶脉有毛,老时变无毛,侧脉7-11对;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穗状,下垂,雄花序长5-7cm,轴近无毛,生于新枝叶腋,雄花花被6-7裂,雄蕊通常8;雌花花序6浅裂。壳斗环形,包围坚果l/3-l/2,直径1.5-2cm,高0.8-1.5cm,壁厚;苞片小,三角状卵形,背部呈半球表瘤起,密被灰白色知绒毛;坚果卵形至长卵形,直径1.3-1.8cm,长2-2.3cm,无毛。花期5-6月。果期9-10月。

    性状

    性状鉴别 叶多破碎,完整叶片倒卵形至长椭圆状倒卵形,长7-17cm,宽4-10cm,先端钝或急尖,基部耳形,边缘具7-10对深波状钝齿,幼叶脉有毛,老叶无毛,侧脉7-11对;叶柄长2-5mm。气微,味淡,微涩。

    化学成分

    蒙栎叶含正二十五烷(n-pentacosane),正二十六烷(n-hexacosane),正二十七烷(n-heptacosane),正二烷(n-octacosane),正二十九烷(n-nonacosane),正三十一烷(n-hentriacosane),羽扇豆醇(lupeol),β-粘霉烯醇(glutin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

    性味

    微苦;涩;性平

    功能主治

    清热止痢;止咳;解毒消肿。主痢疾;肠炎;消化不良;支气管炎;痈肿;痔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 3-10g;研末,每次1-1.5g,小儿酌减。外用:适量,捣敷。

    临床应用

    1.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将柞树叶制成50%的煎液,每次100ml,日服3次,7-10天为一疗程,可连服二个疗程。亦可用25%煎液100ml行保留灌肠,每晚睡前1次。临床观察181例,一疗程的治愈率为69-74.7%,累计一、二疗程的治愈率在85%以上。据100例的观察统计,平均2.1天退热,腹痛、里急后重平均3.4天和3.5天消失,大便次数及性状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4.1天和4.4天;大便培养在36例阳性病人中,有20例于3天内转阴,其余均至第6天转为阴性。1月后曾追踪观察23例,结果有3例复发。治程中未见毒性反应及副作用。观察中曾以磺胺脒治疗组作为对照,结果以柞树叶组的疗效较优。

    2.治疗小儿消化不良:于6-8月采摘鲜嫩的柞树叶,阴干后碾成极细粉末,用文火炒焦,供口服。1周岁内每次0.5g, l周以上每次0.75-lg,每日3-4次。治疗小儿中毒性消化不良100例,结果97例痊愈,3例无效(均合并营养不良)。治程最短1日,最长10日;其中1-3日内治愈者占38%,4-5日内治愈者占39%。服后无不良反应。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拼音注音Cè Shì英文名Spiderflower Root出处出自《中国药植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白花菜科植物白花菜Cleome gynandra L.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eome gynandra L.[Gynandrops......
  • 来源萝藦科潮风草Cynanchum ascyrifolium (Franch. et Sav.) Matsum.,以根入药。生境分布东北。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拼音注音Chán Gǎo Shù别名青胶木、树仲、油槁树、胶樟、青野槁、潺槁木来源樟科木姜子属植物潺槁树Litsea glutinosa (Lour.) C. B. Rob.,以根、皮、叶入药。夏秋采收,根洗净切片晒干;叶、皮多鲜用。性味甘......
  • 拼音注音Chénɡ Qié Zi别名山胡椒、味辣子、山苍子、木姜子、木香子、野胡椒、臭樟子出处本品以山胡椒之名首载于《滇南本草》。《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引《广西通志》云:“山胡椒,夏月全州人以代茗饮,大能清暑益气,或以为即革澄茄。“因山鸡椒果......
  • 《中药大辞典》:砗磲拼音注音Chē Qú别名车渠(《海药本草》)出处《海药本草》来源为砗磲科动物鳞砗磲或其同属动物的贝壳。生境分布生活在潮间带珊瑚礁间。分布我国南海诸岛。原形态贝壳巨大,重而坚厚。卵圆形,壳顶位于贝壳中央,壳顶前方有一长卵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