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粤丝瓜络

    别名

    天丝瓜、蛮瓜、瓜络、广东丝瓜络、粤砌瓜。

    英文名

    Luffa acutangula Roxb.

    药用部位

    葫芦科植物棱角丝瓜Luffa Acutangula (Linn.) Roxh.成熟果实的维管束。

    植物形态

    一年生攀援草本。茎枝细长,柔弱,有角棱,粗糙或棱上有粗毛,卷须稍被2~4分叉的毛。叶互生,叶柄多角形,具柔毛;叶片轮廓三角形或近圆形;掌状3~7裂,裂片三角形,基部心形,顶端渐尖或锐尖,边缘具细齿,主脉3~5,幼时有细毛,老时粗糙而无毛。花单生,雌雄同株;雄花聚成总状花序,先开放;雌花单生;花萼绿色,5深裂,裂片卵状披针形,外面被细柔毛;花冠黄色、淡黄色或白色,5深裂,裂片阔倒卵形,边缘波状;雄花雄蕊5枚,花药2室,多回折曲状,花丝分离;雌花子房下位,长圆柱状,柱头3,膨大。瓠果长圆柱状,常下垂,幼时肉质,绿而带粉白色,有纵向浅花沟或条纹,成熟后黄绿色,内有坚韧的网状丝络。种子长卵形,扁压,黑色,边缘有狭翅。花期5~7月,果期6~9月。

    生境分布

    原产于印度。广东及海南、广西等省区均有栽培,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常有种植。

    采收加工

    秋季果实成熟、果皮变黄、内部干枯时采摘,搓去外皮及果肉。或浸泡于水中,待果皮及果肉腐烂后取出,洗净,剪去两端,拍打去种子,晒干。

    性状

    丝状维管束交织而成,多呈长棱状长圆筒形,略弯曲。表面淡黄白色。体轻,质韧,有弹性,不能折断。横切面可见子房3室,呈空洞状。气微,味淡。

    性味归经

    性平,味甘。归肺经、胃经、肝经。

    功能主治

    除湿火,通脉络。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凉血药。

    临床应用

    用量4.5~9克,煎服。用于湿火伤筋络之胸胁胀痛、筋络疫痛、关节不利,妇女血脉壅滞之乳汁不通。

    药理作用

    主要具有抗炎、抗菌作用。能显著降低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趾肿胀及棉球肉芽肿胀,故有抗炎作用。

    化学成分

    含木聚糖、甘露聚糖及半乳聚糖等。

    注意

    尚不明确。

    相关药方

    治肛门酒痔:砌瓜烧存性,研末,酒服二钱。(《本草纲目》)

    摘录

    其他

    摘录其他
更多中药材
  • 拼音注音Cì Huái别名洋槐、刺儿槐来源豆科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以花入药。生境分布东北、西北、华北、华东。化学成分叶含有刺槐甙(acaciin,C28H32O13·4H2O)、刺槐素(acacetin,C1......
  • 《中药大辞典》:刺槐花拼音注音Cì Huái Huā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来源为豆科植物刺槐的花。6~7月采。生境分布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原形态刺槐,又名:洋槐、胡藤。落叶乔木或灌木,高至25米左右。树皮褐色,有深裂槽;枝上具刺针。叶互生;......
  • 《中药大辞典》:刺沙蓬拼音注音Cì Shā Pénɡ别名猪毛菜、大翅猪毛菜(《东北植药图志》),扎蓬棵(《中国药植图鉴》),风滚草(《吉林中草药》)。出处《中国药植图鉴》来源为藜科植物刺沙蓬的全草。夏季开花时割取,晒干。生境分布生于沙质土、......
  • 拼音注音Cì Hǎi Sōnɡ别名刺松藻来源藻类绿藻门刺海松Codium fragile (Sur.)Hariot,以叶状体入药。性味甘、咸,寒。功能主治驱蛔虫。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全国中草药汇编》:刺猬皮拼音注音Cì Wei Pí别名猬皮、刺鼠皮、刺球子皮来源刺猬科动物刺猬Erinaceus europaeus L.或短刺猬Hemichianus dauricus Sundevall的干燥外皮。将皮剥下,撒上一层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