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细叶马料梢

    《中药大辞典》:细叶马料梢拼音注音Xì Yè Mǎ Liào Shāo别名

    高脚硬梗太阳草(《浙江天目山药植志》),马料梢、鹁鸪梢、小号布纱(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白盲荚、千年勿大树、细叶野花生(《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出处

    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

    来源

    为豆科植物中华胡枝子全草。夏、秋采收。

    生境分布

    生于向阳山坡疏林下及林边草丛中。分布广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台湾等地。

    原形态

    小灌木,高1米左右,全株有平铺白色绒毛。茎直立或铺散。复叶互生,小叶3片,倒卵状矩圆形,长1~2厘米,宽0.5~1厘米,先端截形,有短尖,基部宽楔形,边缘稍反卷,下面密被短柔毛;侧生小叶较小;托叶条形,有毛。总状花序腋生,花梗极短,花少,黄白色;无瓣花在枝条下部腋生;小苞片披针形,有毛;花萼杯状,萼齿5,披针形;旗瓣长约8毫米,翼瓣与旗瓣近等长,龙骨瓣较旗瓣长。荚果卵圆形,长3~4毫米,内含种子1粒。花期8~9月。果期10~11月。

    功能主治

    清热止痢,祛风,截疟。治急性细菌性痢疾,关节痛,疟疾。

    ①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治关节痛,痢疾。"

    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清热止痢,祛风止痛,截疟。"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

    复方

    ①治急性细菌性痢疾:中华胡枝子根五钱至-两。水煎冲糖服。

    ②治疟疾:中华胡枝子全草二两。水煎服。

    ③治小儿高热:中华胡枝子全草三至四钱,红枣三个。水煎服。

    ④治疝气:中华胡枝子根一至二两。水煎服。(①方以下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⑤治关节痛:中华胡枝子根一两,寒扭(蔷薇科高梁泡)根、红藤(大血藤科大血藤)、仙鹤草、白马骨(茜草科六月雪)各五至六钱.水煎冲黄酒、红糖。早晚饭前各服-次。(《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细叶马料梢拼音注音Xì Yè Mǎ Liào Shāo别名

    高脚硬梗太阳草、马料梢、鹁鸪梢、小号布纱、白盲荚、千年勿大树、细叶野花生、风血木。

    英文名Root of Chinese Bushclover出处

    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中华胡枝子的根或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spedeza chinensis G.Don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根,洗净,切片,晒干;茎叶,鲜用或切段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向阳山坡疏林下及林缘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台湾、广东等地。

    原形态

    中华胡枝子 直立小灌木,高1m。茎上部分枝,被白色绒毛,幼时尤多。叶互生,三出复叶;叶柄及小叶柄均被白色绢毛;叶片倒卵状长圆形,长1-2cm,宽0.5-1cm,先端截形,有短尖,基部宽楔形,边缘稍反卷,上面绿色,下面密被短柔毛。总大辩论花序腋短柔毛。总大辩论花序腋生,花梗极短,花少;小苞征披针形,有毛;花萼杯状,萼齿5,披针形,被白色短柔毛;蝶形花冠,黄白色,旗长约8mm,翼瓣与旗瓣近等长,龙骨瓣较旗瓣长,雄蕊10,二体;荚果卵圆形,长3-4mm,有白色短柔毛。种子1颗。花期8-9月,果期10-11月。

    性状

    性状鉴别 全株具平铺白色绒毛。复叶互生,小叶3片,完整小叶倒卵状巨圆形,长1-2cm,宽1.5-1cm,叶端截形,有短尖,叶基宽楔形,叶缘稍反卷;下表面密被短柔毛,托叶条形。总门面花序腋生,花少,花萼杯状,具白色短柔毛。

    显微鉴别 叶表面观:上、下表皮细胞垂周壁均波状弯曲。下表皮气孔甚多,常数个相连,平轴式,副卫细胞2个。上、下表皮均密布非腺毛,壁疣细小或不明显,顶端细胞细稀薄,基部2个短细胞,膨大,上表皮非腺毛长330-216μm,直径6-13μm,下表皮非腺毛长48-178μm,直径8-14μm。

    归经

    肝;胆;大肠经

    性味

    苦;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宣肺平喘;截疟;祛风除湿。主小儿高热;中暑发痧;哮喘;痢疾;乳痈;痈疽肿毒;疟疾;热淋;脚气;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

    1. 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治关节痛,痢疾。

    2.《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清热止痢,祛风止痛,截疟。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拼音注音Chénɡ Qié Zi别名山胡椒、味辣子、山苍子、木姜子、木香子、野胡椒、臭樟子出处本品以山胡椒之名首载于《滇南本草》。《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引《广西通志》云:“山胡椒,夏月全州人以代茗饮,大能清暑益气,或以为即革澄茄。“因山鸡椒果......
  • 《中药大辞典》:砗磲拼音注音Chē Qú别名车渠(《海药本草》)出处《海药本草》来源为砗磲科动物鳞砗磲或其同属动物的贝壳。生境分布生活在潮间带珊瑚礁间。分布我国南海诸岛。原形态贝壳巨大,重而坚厚。卵圆形,壳顶位于贝壳中央,壳顶前方有一长卵形......
  • 拼音注音Chē Qú Ròu来源药材基源:为砗磲科动物鳞砗磲和长砗磲等的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Tridacna squamosa Lamarck2.Tridacna elongata Lanmarck[Trdacna (Chamest......
  • 《中国药典》:磁石拼音注音Cí Shí别名吸铁石、活磁石、灵磁石、磁铁石英文名MAGNETITUM来源本品为氧化物类矿物尖晶石族磁铁矿,主含四氧化三铁(Fe3O4)。采挖后,除去杂石。性状本品为块状集合体,呈不规则块状,或略带方形,多具棱角......
  • 拼音注音Chènɡ Gǎn Shēnɡ Má别名斑麻、麻沙菜、白花根、米点菜、土升麻(《贵州民间药物》),猫儿翻甑、搬倒甑(《贵州草药》)。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菊科植物白鼓钉的根。秋季采收,晒干。生境分布野生于湿润山坡、草地,或溪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