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东方乌毛蕨叶

    《中药大辞典》:东方乌毛蕨叶拼音注音Dōnɡ Fānɡ Wū Máo Jué Yè出处

    《野生药植图说》

    来源

    为乌毛蕨种植物乌毛蕨嫩叶

    生境分布

    生于林下或溪边阴湿地。分布西南、华南,至湖南、江西、浙江等地。

    原形态

    乌毛蕨,又名:东方乌毛蕨、大风尾草。

    多年生草本,高1~2米。根状茎粗壮,直立。叶柄坚硬,长可达60厘米以上,基部被狭线形褐色鳞片;叶片卵状披针形,长40~120厘米,宽25~40厘米,1回羽状复叶,顶片与最近的侧羽片贴生;羽片多数,斜展,互生,狭线形,长15~23厘米.宽1~1.5厘米,渐尖,无柄,全缘;叶亚革质,细脉密集,平行,分叉或单生;孢子囊群线形,沿中肋两旁着生,囊群盖同形,向中肋开口。

    功能主治

    《野生药植图说》:"捣敷肿痛,可消肿、拔毒、生肌。"

    备注

    本植物的根茎(贯众)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东方乌毛蕨叶拼音注音Dōnɡ Fānɡ Wū Máo Jué Yè英文名Leaf of Oriental Blechnum出处

    出自《野生药植图说》。

    来源

    药材基源:为乌毛蕨科植物乌毛蕨的嫩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lechnum orientale L.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林下或溪边阴湿地。

    资源分布:分布西南、华南,至湖南、江西、浙江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2m。根状茎粗壮,直立。叶柄坚硬,长可达60cm以上,基部被狭线形褐色鳞片;叶片卵状披针形,长40-120cm,宽25-40cm,1回羽状复叶,顶片与最近的侧羽片贴生;羽片多数,斜展,互生,狭线形,长15-23cm,宽1-1.5cm,渐尖,无柄,全缘;叶亚革质,细脉密集,平行,分叉或单生;孢子囊群线形,沿中肋两旁着生,囊群盖同形,向中肋开口。

    归经

    肝经

    性味

    苦;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主痈肿疮疖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

    《野生药植图说》:捣敷肿痛,可消肿、拔毒、生肌。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更多中药材
  • 《中药大辞典》:白鸭肉拼音注音Bái Yā Ròu别名鹜肉(《千金·食治》)。出处《别录》来源为鸭科动物家鸭的肉。生境分布我国大部地区有饲养。原形态家鸭(陶弘景),又名:鹜(《周礼》),舒凫(《尔雅》),家凫(《纲目》)。家禽。嘴长而扁平。......
  • 《中药大辞典》:白鹅膏拼音注音Bái é Gāo别名白鹅脂(《千金·食治》)。出处《别录》来源为鸭科动物鹅的脂肪。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鹅肉“条。化学成分鹅脂主含甘油三油酸酯、甘油三棕搁酸酯、甘油三硬脂酸酯。参见“鹅肉“条。性味甘,凉。①《开宝......
  • 《中药大辞典》:白鹇拼音注音Bái Xián别名鹎雉(《尔雅》),白鹎、白雉(《尔雅》郭璞注),越禽(《动物学大辞典》),银鸡(《脊椎动物分类学》),银雉(《中国动物图谱·鸟类》)。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雉科动物白鹇的肉。生境分布多见于山地......
  •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鹤灵芝拼音注音Bái Hè Línɡ Zhī别名癣草来源爵床科白鹤灵芝属植物白鹤灵芝Rhinacanthus nasutus (L.) Lindau (R. communis Nees),以枝或叶入药。全年可采,鲜用或......
  • 拼音注音Bái Hè Jūn来源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东方栓菌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rametes orentalis (Yasuda)Imaz.[Polystictus orientalis Yasuda]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