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乌榄仁

    《中药大辞典》:乌榄仁拼音注音Wū Lǎn Rén出处

    《纲目》

    来源

    为橄榄科植物乌榄种仁。8~9月,果熟时采取果实,除去果肉及核壳,取出种仁。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乌榄"条。

    性味

    《纲目拾遗》:"甘淡。"

    功能主治

    《纲目拾遗》:"润肺,下气,补血,杀诸鱼毒。"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乌榄仁拼音注音Wū Lǎn Rén英文名Fruit of Black Canarytree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纲目》:青榄核内仁干小,惟乌榄仁最肥大,有文层叠如海螵蛸,而味甘美。

    来源

    药材基源:为橄榄科植物乌榄Canarium pimela Leenh.的种仁。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narium pimela Leenh.[Pimela nigra Lour.;Canarium pimela Koenig]

    采收和储藏:秋季果熟时摘取果实,除去果肉,击碎核壳,取出种仁。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40-1280m的平原、丘陵、山地杂木林中,常有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原形态

    乌榄 常绿大乔木,高10-16m。有胶粘性芳香的树脂。树皮灰褐色,平滑;小枝褐绿色,无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长30-65cm;小叶15-21枚,革质,长圆形至卵状椭圆形,长5-15cm,宽3.5-7cm,先端渐尖或锐尖,基部偏斜,全缘,上面有光泽,无毛,下面平滑;网脉两面均明显。花两性或单性花与两性花共存;花序腋生,为疏散的聚伞圆锥花序,长于复叶;萼杯状,3-5裂,在雄花中长约2.5mm,在雌花中长3.5-4mm;花瓣在雌花中长约8mm;雄蕊6,着生于花盘边缘,长不超过花冠;雌蕊无毛,在雄花中不存在,子房上位,通常3室。核果卵形至椭圆形,略呈三角形,长3.5-4.5cm,宽1.5-2cm,成熟时紫黑色,表面平滑,核木质,两端钝,内有种子1-2颗;不肯定适度退化。花期4-5月,果期5-11月。

    归经

    肺;脾经

    性味

    甘;淡;平

    功能主治

    润肺;下气;补血。主肺阴伤咳嗽;血虚证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

    各家论述

    《纲目拾遗》:润肺,下气,补血,杀诸鱼毒。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拼音注音ā Yuè Hún Zǐ别名胡棒子、无名子。出处阿月浑子始载于《本草拾遗》,云:“阿月浑子……生西国诸蕃,云与胡榛子同树,一岁棒子,二岁浑子也。”《纲目》亦录着,引《海药本草》云:“按徐表《南州记》云:无名木生岭南山谷,其实状若榛子......
  • 《全国中草药汇编》:阿氏蒿拼音注音ā Shì Hāo来源菊科阿氏蒿Artemisia adamsii Bess.,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东北、内蒙古。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健胃。主治肺炎,胃炎,喉炎,扁桃体炎,结膜炎。用法用量配方用,......
  • 《全国中草药汇编》:阿育魏实拼音注音ā Yù Wèi Shí来源伞形科阿育魏实Trachyspermum ammi (L.) Sprague,以种子入药。生境分布新疆。性味辛、苦,温。功能主治祛风除湿,理气开胃,止痛。主治风湿疼痛,胃寒腹痛......
  • 《全国中草药汇编》:阿里红拼音注音ā Lǐ Hónɡ别名落叶松茸来源真菌类多孔菌科层孔菌属苦白蹄Fomes officinalis (Vill. ex Fr.) Ames,以子实体入药。夏秋采,除去粗皮晒干或搓碎。性味甘、苦,温。功能主治温......
  • 《中国药典》:阿魏拼音注音ā Wèi别名臭阿魏、细叶阿魏英文名RESINA FERULAE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新疆阿魏Ferula sinkiangensis K. M. Shen 或阜康阿魏Ferula fukanensis K.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