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肩周炎针灸诊疗技术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退行性的炎症性病症。以肩部长期固定疼痛,活动受限为特征。好发于50岁左右女性的右肩,故又称“五十肩”,有自愈倾向,预后良好。

    本病属于中医学“肩痹”、“冻结肩”、“漏肩风”的范畴。

    一、中医病因病机

    五旬之人,正气不足,营卫渐虚,筋骨衰颓,复因局部感受风寒,或劳累闪挫,或习惯偏侧而卧,筋脉受到长期压迫,遂致气血阻滞而成肩痛。肩痛日久,由于局部气血运行不畅,气血瘀滞以致患处发生肿胀粘连,最终关节僵直,肩臂不能举动。

    二、临床表现

    本病早期以剧烈疼痛为主,功能活动尚可;后期则以肩部功能障碍为主,疼痛反而减轻。

    初病时单侧或双侧肩部酸痛,并可向颈部和整个上肢放射,日轻夜重,患肢畏风寒,手指麻胀。肩关节呈不同程度僵直,手臂上举、外旋、后伸等动作均受限制。病情迁延日久,常可因寒湿凝滞、气血痹阻导致肩部肌肉萎缩而疼痛反而减轻。

    可将本病分为三期:

    (1)急性期:病期约1个月左右,亦可延续2~3个月。本期患者的主要表现是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是由于疼痛引起的肌肉痉挛,韧带、关节囊挛缩所致,但肩关节本身尚能有相当范围的活动度。

    (2)粘连期:病期约2~3个月,本期患者疼痛症状已明显减轻,其表现为肩关节活动严重受限,肩关节因肩周软组织广泛粘连,活动范围极小,外展及前屈运动时,肩胛骨随之摆动而出现耸肩现象。

    (3)缓解期:为本症的恢复期或治愈过程。本期患者随疼痛的消减,肩关节的挛缩、粘连逐渐消除而恢复正常功能。

    三、辨证分型

    本病若以肩前中府部疼痛为主,后伸疼痛加剧者,证属太阴经证;以肩外侧肩髃、肩髎处疼痛为主,三角肌压痛,外展疼痛加剧者,证属阳明、少阳经证;以肩后侧疼痛为主,肩内收时疼痛加剧,证属太阳经证。

    四、治 疗

    (一)基本治疗

    [治则]舒筋通络,行气活血。

    [处方]肩髃、肩前、肩贞、阿是穴、阳陵泉、中平穴(足三里下1寸)

    [加减]证属太阴经者加尺泽、阴陵泉;证属阳明、少阳经者加手三里、外关;证属太阳经者加后溪、大杼、昆仑;痛在阳明、太阳配条口透承山。

    [操作]肩前、肩贞要把握好针刺角度和方向,切忌向内斜刺、深刺;阳陵泉深刺或透向阴陵泉;条口透承山可用强刺激;局部畏寒发凉可加灸;肩部针后还可加拔火罐并行走罐;余穴均按常规针刺。凡在远端穴位行针时,均令患者活动肩部。

    (二)其他疗法

    1.芒针

    [取穴]肩髃透极泉、肩贞透极泉、条口透承山等

    [操作]让病人坐位肩平举,深刺肩髃穴,肩不能抬举者,可局部多向透刺,使肩能抬举。条口透承山时,边行针边令病人活动患肢,动作由慢到快,用力不宜过猛,以免引起疼痛。

    2.刺络拔罐

    [取穴]阿是穴

    [操作]对肩部肿胀疼痛明显而瘀阻浅表者,可用皮肤针中、强度叩刺患部,使局部皮肤微微渗血,再加拔火罐;如瘀阻较深者,可用三棱针点刺2~3针,致少量出血,再加拔火罐,使瘀血外出,邪去络通。每周治疗两次。

    3.耳针

    [取穴]肩、肩关节、锁骨、神门、对应点等穴

    [操作]每次选3~4穴,毫针强刺激,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也可用王不留行籽贴压,2~3天更换一次。

    4.电针

    [取穴]肩髃、肩髎、肩前、天宗、曲池、外关等穴

    [操作]每次选择1~2组腧穴,接通电针仪,早期用连续波,后期用断续波强刺10~15分钟。每日一次。

    5.穴位注射

    [取穴]阿是穴

    [操作]在肩部穴位注射当归、川芎、元胡、红花等注射液或10%葡萄糖注射液、维生素B1注射液,每穴每次0.5毫升。如压痛点广泛,可选择2~3处压痛点最明显处注射。隔日注射一次。

    五、适宜技术

    1.锋钩针治疗头痛、肩周炎技术

    [取穴]阿是穴

    [操作]

    (1)消毒:①针刺部位:常规消毒。②针具:将锋钩针针头在微型酒精灯上灼烧1分钟消毒或在酒精中(或其他消毒液)浸泡30分钟。

    (2)持针法:右手拇、食、中三指持捏针柄,中指置于针身下部,微露针头。

    (3)施针方法:行针方法分以下5个步骤:

    用左手食指、中指绷紧所刺部位之皮肤,右手持针迅速将针头刺入皮下(刺入时针尖与皮肤呈75°角)。

    针头刺入后稍待片刻,将针体扭正(与皮肤垂直),将皮下白色纤维挑起。

    然后上下提动针柄,进行钩割(一般钩割3~4下),此时可听到割断皮下纤维的吱吱声。

    钩割完毕,即可出针(出针时应将针体恢复到进针时的角度,使针尖部分顺针孔而出,这样可减少皮损)。

    出针后立即用棉球按压针孔。

    2.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瘀滞型肩周炎技术

    [取穴]肩前、肩髎、外关、合谷

    [操作]选用韩氏经皮神经刺激仪,两对电极(带有直径为3厘米的不干胶电极板)分别粘贴连接肩部二穴和合谷、外关二穴,刺激参数为连续波,高频(100Hz)刺激10分钟后转为低频(2Hz)刺激30分钟,强度(10±2)mA。隔日治疗。

    六、注意事项

    1.针灸对病程较短的肩周炎疗效较好,但对有明显的肌肉萎缩和肩关节粘连的患者,则应配合其他疗法综合治疗,如可结合推拿按摩、手针、激光、磁疗低频脉冲、微波等方法。

    2.肩周炎患者在针灸治疗的同时,还必须进行积极的功能锻炼,常见的方法有:爬墙锻炼:面对墙壁,用双手或单手缓缓向上爬动,使上肢尽量高举,然后再缓缓向下回到原处,反复进行;体后拉手:双手向后反背,由健手拉住患肢腕部,渐渐向上抬拉,反复进行;外旋锻炼:背部靠墙而立,双手握拳屈肘,作上臂外旋动作,尽量使拳背靠近墙壁反复进行。

更多中药材
  • 孙国印 孙君山 湖北省十堰市郑家沟社区卫生服务站龙某某,男,48岁。2004年4月15日初诊。过敏性鼻炎病史12年,诉突发性鼻痒,喷嚏,流鼻涕,伴嗅觉下降,乏力纳呆,头昏身重,腰腿酸疼,易外感,舌体胖大,色淡苔白腻,脉沉迟弱,常服抗过敏药、......
  •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谭某某,女,62岁。2007年12月9日初诊。患者自述眼部水肿已有半年,偶有下肢肿,西医检查肝肾功能均为正常,眼睛经常流泪,夜间睡眠不实,梦多,白天嗜睡,睡醒则汗出,喜饮,素来脾气急躁。食可,大便偏干,小便正常。舌胖大而......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急性并发症。当糖代谢紊乱发展至脂肪分解加速,血浆酮体浓度超过正常时形成酮症,当酮体积聚而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时临床上称为酮症酸中毒。以严重脱水、呼气有烂苹果味、酮症、血糖明显增高、后期昏迷为特点。多见于2型糖尿......
  • 蒋玉清 安徽省亳州市华佗中医院闫敏,女,35岁,2011年8月6日初诊。恶心呕吐8月余,饭后即吐,饮水也即吐,夜间从鼻中流水,量多。经中西医治疗无效。刻诊:饭后饮水即恶心呕吐,打嗝即吐,夜间鼻中流清水,消瘦,纳差,大便头干,日4~5次,尿频......
  • 牛群 甘肃省庄浪县杨河乡卫生院 孙芳芳 甘肃省庄浪县赵墩乡卫生院胃为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主受纳腐熟水谷,为水谷之仓、气血之海,与脾合称为“后天之本”。胃之受纳腐熟功能正常,表现为食欲如常,舌苔淡白,面色荣润,脉象不浮不沉、从容和缓、节律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