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猕猴肉

    《中药大辞典》:猕猴肉拼音注音Mí Hóu Ròu出处

    《证类本草》

    来源

    为猴科动物猕猴

    性味

    ①《证类本草》:"味酸,平,无毒。"

    ②《医林纂要》:"甘酸,温。"

    功能主治

    《证类本箪》:"主诸风劳,酿酒弥佳。为脯,主久疟。"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猕猴肉拼音注音Mí Hóu Ròu英文名macaque as food, rhesus monkey出处

    出自《证类本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猴科动物猕猴和短尾猴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Macaca mulatta Zimmermann2.Macaca speciosa F.Cuvier

    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捕捉,捕杀后,除去毛及内脏,剔除骨骼,取肉,鲜用或烘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栖息于石山、树林、裸岩等环境。营集群生活。2.生活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栖息环境与猕猴相似。群居。余皆与猕猴相似。

    资源分布:1.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等地和长江流域大部,青藏高原及山西、河南、河北等地亦有零星分布。

    2.分布于西南及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西藏等地。

    原形态

    1.猕猴,体形瘦小,头顶无“漩毛”,肩毛短而尾较长,约为之半。颊部有颊囊,具5趾(指),有扁平的指甲,臀胝发达,呈红色,雌体更红。体色为呈棕灰色或棕黄色,色泽因地区、年龄不同而有异背部后半部毛呈橙黄色而有光泽;腹面淡灰色,后肢上部亦有橙色的光泽。

    2.短性猴,体形较猕猴大,大者可重达15kg。四肢等长,尾很短,仅6cm左右。壮年时颜面红色,小猴随性成熟而变红,老年后裉去红色变为紫色或青黑色;头顶之毛较长,由正中向两侧分开,是与猕猴的主要区别点。

    归经

    肺经

    性味

    味酸;性平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补肾健脾。主风湿骨痛;神经衰弱;阳痿遗精;小儿疳积;便血

    用法用量

    内服:蒸食,100-200g;或烘烤成肉干。

    各家论述

    《证类本草》:主诸风劳,酿酒弥佳。为脯,主久疟。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全国中草药汇编》:鞭叶铁线蕨拼音注音Biān Yè Tiě Xiàn Jué别名岩虱子、有尾铁线蕨、过山龙来源蕨类铁线蕨科鞭叶铁线蕨Adiantum caudatum 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长江流域及东南、西南。性味苦,平。功能主治清......
  • 《全国中草药汇编》:鞭打绣球拼音注音Biān Dǎ Xiù Qiú别名地草果、红顶珠、顶珠草、底线果、地红参、地红豆、地胡椒、月月换叶、连线草[云南]来源玄参科羊膜草属植物羊膜草Hemiphragma heterophyllum Wall.......
  • 《全国中草药汇编》:饱饭花拼音注音Bǎo Fàn Huā别名小叶珍珠花、乌饭子、米饭花来源杜鹃花科饱饭花Vaccinium laetum Diels,以枝叶、果实入药。生境分布四川。性味枝叶:苦,平。果:酸、甘,平。功能主治枝叶:主治偏头痛......
  • 拼音注音Bǎo Fàn Huā Guǒ别名乌饭子来源药材基源:为杜鹃花科植物西南越橘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accinium laetum Diels[V.mandarinorum Dielsvar.laetum(Diels)Metc......
  • 《中药大辞典》:饱饭花枝叶拼音注音Bǎo Fàn Huā Zhī Yè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小叶珍珠花的枝叶。全年可采。性味苦,平。功能主治治偏头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饱饭花枝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