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蓝花扁竹

    《中药大辞典》:蓝花扁竹拼音注音Lán Huā Biǎn Zhú别名

    扁竹

    出处

    《云南中草药选》

    来源

    为鸢尾科植物扁竹兰根茎。全年可采。切段,晒干。

    生境分布

    生于沟谷、林边、湿润地,亦有栽培。分布云南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常绿草本,高50~70厘米。根茎长,横走,似竹鞭,节上生多数须根,黄褐色。茎圆柱形,分节明显,粟色,光滑。叶互生;扁平,广剑形,长20~40厘米,宽3~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折合抱茎,全缘,两面无毛,有多数平行脉。总状花序,花梗基部有绿色叶状苞片;花大,浅蓝紫色,有黄色斑纹,径4~6厘米。蒴果卵圆形,长约2厘米,有三棱。熟时3瓣裂;内有黑色种子多粒。

    性味

    苦,寒。

    功能主治

    清热消炎。治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蓝花扁竹拼音注音Lán Huā Biǎn Zhú别名

    扁竹根

    英文名Rhizome of Confused Iris出处

    出自《云南中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鸢尾科植物扁竹兰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ris confusa Sealy,[I.wattii auct.non Baker]

    采收和储藏:秋后采收,切段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00-1000m的沟旁或疏林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原形态

    扁竹兰,多年生草本,根茎横生,竹鞭状,黄褐色,节明显,节间较长。须根多分枝,黄褐色或浅黄色。地上茎高80-120cm,扁圆柱形,节明显,有膜质叶鞘。叶互生;叶片剑形,长28-80cm,宽3-6cm,先端渐尖,基部对褶抱茎,全缘。花多数,排成疏散总状圆锥花序,每个分枝处着生4-6枚膜质的苞片;苞片卵形,长约1.5cm,内含3-5朵花;花浅蓝色或白色,直径5-5.5cm,花被管长1-1.5cm,花被裂片6,外轮花被片椭圆形,先端微凹,边缘皱褶,有疏牙齿,爪部楔形,内花被裂片倒宽披针形,先端微凹;雄蕊3,长约2cm,花药黄白色;子房下倍,纺锤状,花柱分枝3,扁平,淡蓝色,先端2裂,边缘丝状流苏状。蒴果椭圆状,长2-3cm,表面有网状的脉纹及6条明显的肋;种子卵形,黑褐色。花期4-5月,果期7-9月。

    归经

    肺经

    性味

    苦;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主咽喉肿痛;肺热咳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别名龙须草、绣球草来源莎草科刺子莞Rhynchospora rubra (Lour.) Makino,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华东、西南、华南。性味甘、咸,平。功能主治清热利湿。主治淋浊。用法用量5钱,配伍其它药,水煎服。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拼音注音Cì Shān Chá Guǒ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刺茶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ytenus variabilis(Loes.)C.Y.Cheng[Gymnosporia variablis Loes.]采收和储藏:8-......
  • 拼音注音Cì Shān Chá Gēn Pí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刺茶Maytenus variabilis(Loes.)C.Y.Cheng的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ytenus variabilis(Loes.)C.Y.Chen......
  • 《中药大辞典》:刺李拼音注音Cì Lǐ别名茶茹(藏名)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大刺茶蔗的果实。8~9月采将成熟果实,用白糖制成果脯备用。生境分布生于林下及河岸灌丛中。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原形态落叶灌木,高1~3米......
  • 《中药大辞典》:刺果卫矛拼音注音Cì Guǒ Wèi Máo别名扣子花、岩风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卫矛科植物长刺卫矛的根。全年可采。生境分布生于密林潮湿岩缝中。分布贵州、云南、四川等地。原形态攀援状灌木,高达6米。树皮灰褐色,小枝具四棱。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