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九味羌活汤

    《此事难知》卷上引张洁古:九味羌活汤别名

    大羌活汤(《医方类聚》卷六十二引《经验秘方》、羌活冲和汤(《伤寒全生集》卷二)。

    处方

    羌活5克 防风5克 苍术5克 细辛l.5克 川芎 香白芷 生地黄 黄芩 甘草各3克

    功能主治

    发汗祛湿,兼清里热。治感风寒湿邪,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而渴者。

    用法用量

    上药九味,嚼咀,水煎服。若急于取汗,宜热服,并以羹粥助之;若需缓汗,宜温服。亦可不用汤粥辅助。

    备注

    本方主用羌活上行发散,除肌表之风寒湿邪,并善治肢体疼痛;防风、苍术发汗祛湿,助羌活解表散邪;细辛、白注、川芎散风寒,宣湿痹,行气血,除头身疼痛;更用黄芩、生地,既清在里之热,又制诸药之温燥;甘草调和诸药。九药合用,共奏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之功。适用于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之征。

    摘录《此事难知》卷上引张洁古《治疹全书》卷下:九味羌活汤处方

    羌活、防风、前胡、枳壳、川芎、白芷、甘草、苍术、黄芩。

    功能主治

    疹后阴血虚损,腠理不固,或脱衣洗浴,或坐卧当风,令人头痛无汗,恶寒发热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胸膈饱闷,加厚朴:停食,加山楂;呕吐,去黄芩,加生姜;身体痛,加独活;汗少,加苏叶;口渴,加葛根;咳嗽,加杏仁。

    摘录《治疹全书》卷下《此事难知》卷上引张元素方:九味羌活汤别名

    大羌活汤、羌活冲和汤、冲和汤、神解散、羌活散

    处方

    羌活1两半,防风1两半,苍术1两半,细辛5分,川芎1两,香白芷1两,生地黄1两,黄芩1两,甘草1两。

    功能主治

    解利伤寒。主外感风寒湿邪,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体骨节酸痛,口中苦而微渴,苔薄白,脉象浮或浮紧者;春可治温,夏可治热,秋可治湿,四时时疫,脉浮紧,发热恶寒,头痛,骨节烦疼之表证;水病,腰以上肿者;痘出不快。

    临床应用

    风寒感冒:以本方随证加减,治疗风寒感冒患者149例,经复诊及随访者120例。结果:有效者112例,占93.33%;无效者8例,占6.67%;有反应者9例。其诊断依据为,以恶寒发热、寒多热少、头痛、肢体酸痛为主证,其次结合脉浮、舌苔白、鼻塞、咳嗽、纳差等作为诊断风寒感冒之依据。作者指出:本方对风寒外束,病在阳经,寒重热轻无汗者,取效频捷,且对痹证有一定疗效。

    用法用量

    大羌活汤(《医方类聚》卷六十二引《经验秘方》)、羌活冲和汤(《伤寒全生集》卷二)、冲和汤(《医统》卷十四)、神解散(《寿世保元》卷二)、羌活散(《嵩崖尊生》卷十五)。《洁古家珍》载此方,有方名而无内容,方见《此事难知》。本方改为丸剂,名“九味羌活丸”(见《中国药典》)。

    中风行经者,加附子;中风秘涩者,加大黄;中风并三气合而成痹等证,各随十二经上、下、内、外、寒、热、温、凉、四时、六气,加减补泻用之。

    注意

    阴虚气弱者慎用。

    各家论述

    《医方考》:触冒四时不正之气,而成时气病,憎寒壮热,头疼身痛,口渴,人人相似者,此方主方。羌、防、苍、细、芎、芷皆辛物也,分经而治:邪在太阳者,治以羌活;邪在阳明者,治以白芷;邪在少阳者,治以黄芩;邪在大阴者,治以苍术;邪在少阴者,治以细辛;邪在厥阴者,治以川芎;而防风者,又诸药之卒徒也。用生地所以去血中之热,而甘草者,又所以和诸药而除气中之热也。

    2.《退思集类方歌注》:诸药气味辛温,恐其僭亢,故用黄芩苦寒以监制之,甘草以调和之。生地、川芎引诸药入血祛邪,即借以调营。徐灵胎嫌生地寒滞,易以当归。甚是,宜遵之。

    摘录《此事难知》卷上引张元素方《此事难知》:九味羌活汤组成

    羌活一两半(9g)、 防风一两半(9g) 、苍术一两半(9g)、 细辛五分(3g) 、川芎一两(6g) 、白芷一两(6g) 、生地黄一两(6g) 、黄芩一两(6g)、 甘草一两(6g)。

    用法

    上九味畋咀,水煎服。若急汗,热服,以羹粥投之;若缓汗,温服,而不用汤投之。现代用法:水煎温服。

    功效

    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

    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苔白或微黄,脉浮。

    方解

    本方证为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所致。风寒湿邪束于肌表,卫阳被遏,故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寒湿相搏,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则见项强及肢体酸楚疼痛;内有蕴热,故口苦微渴;苔白或微黄,脉浮均为外有表证,内有蕴热之征。治宜散寒除湿,兼清里热。方中羌活辛苦温,人太阳经,祛风散寒,除湿止痛,善除太阳经之风寒湿邪,利关节,止痹痛为君药。防风主人少阳、厥阴经,祛风除湿;苍术发汗祛湿,善除太阴经寒湿;两药相合,助羌活散寒除湿,共为臣药。细辛善治少阴头痛,川芎善治少阳厥阴头痛,白芷善治阳明头痛。此三味合用,能发散风寒湿邪,行气活血以止头身疼痛。上药相合,为“分经论治”的基本结构;黄芩、生地黄清泄里热,监制辛燥之品伤津,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九味药配伍,共奏发汗祛湿,宣痹止痛,兼清里热之功。

    临床应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四时感冒风寒湿邪,表实无汗而兼有里热的常用方,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酸痛,口苦微渴为辨证要点。

    2.现代应用本方常用于治疗感冒、偏头痛、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属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者。

    注意

    本方为辛温燥烈之剂,有伤阴劫液之弊,故风热表证、里热亢盛及阴虚内热者不宜使用。

    方歌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 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摘录《此事难知》
更多中药材
  • 处方苍术4斤(米泔水浸软,竹刀子刮去皮,切作片子;1斤用椒3两,去白炒黄,去椒;1斤用盐3两炒黄,去盐;1斤用好醋1升,煮泣尽;1斤用好酒1升,煮泣尽),何首乌2斤(米泔水浸软,竹刀子刮去皮,切作片子,用瓦甑蒸。先铺黑豆3升,干枣2升,上放......
  • 处方当归1两,牛膝1两,苁蓉(各酒浸,焙干)1两,虎骨(酒炙黄)1两,真川椒(去目,出汗)1两,川萆薢(盐水煮干)1两,蒺藜(炒,捣去刺)1两,川芎1两,白附子(炮)3分,黄耆(蜜炙)3分,园白南星(炮)3分,何首乌3分,羌活3分,独活3分......
  • 别名神仙九气汤、九气汤、神仙不老汤处方香附子(去尽黑皮,微炒)4两,姜黄(汤浸1宿,洗净,焙干称)2两,甘草1两(炙)。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免岚瘴之患。主九气:膈气、风气、寒气、热气、忧气、喜气、惊气、怒气、山岚瘴气,积聚坚牢如杯,心腹刺......
  • 处方象牙末5钱,万年冰(即粪窖年久砖,煅)5钱,青盐3钱,轻粉3钱,密陀僧1钱。制法上为末,用饭捣丸锭子。功能主治痔漏。用法用量插入管内。数日后,其管随药而出,不疼,自然生肌,不用收口药。摘录《惠直堂方》卷三......
  • 处方白葛花、天门冬、白茯苓、牡丹蕊、小豆花、缩砂仁、葛根、官桂、甘草、海盐、木香、泽泻、人参、陈皮、枸杞。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功能主治令人不醉。主用法用量每服1丸,细嚼,热酒送下。摘录《济阳纲目》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