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红茄苳

    拼音注音Hónɡ Qié Dōnɡ别名

    红树皮、王梨跤

    英文名bark of Mangrove, bark of Fourpetale Mangrove出处

    始载于《中国树木分类学》。

    来源

    药材基源:为红树科红茄苳的树皮或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izophora mucronata Poir.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剥取树皮,或挖根,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滩污泥红树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鞋于台湾。

    原形态

    大灌木或乔木,树皮褐色,有纵裂皮孔;常有曲膝状的气根下垂入地。单叶交互对生;叶柄粗厚而扁,长2.5-5cm;叶片革质,阔椭圆形至长圆形,长10-16cm,宽5-10cm,先端具钻状短尖,基部阔楔形,全缘;叶脉不明显。总花梗由当年生枝的叶腋内抽出,有花3-7朵排成聚伞花序,总花梗长2.5-4cm,多少下垂;花柄长1-1.3cm,基部有合生的小苞片;花萼4裂,裂片三角状长圆形,上部渐狭,淡黄色;花瓣4,短于花萼,被白色丝状长毛;雄蕊8,4枚着生于花瓣上,另4枚着生于萼片上;子房半下位,上部圆锥形,突出花盘外,2室,花柱2裂。成熟的果实长卵形,下垂,褐色或绿色,长5-7cm,径2.5-3.5cm,具宿存花萼;种子1,于果离母树前发芽,胚轴突出成长棒状,长36-64cm。花期几乎全年。

    化学成分

    红茄苳叶富含糖、脂类和蛋白质[1]。另外本品还含赤霉素(gibberllins)A3、A5、A9[2],α-amyrin),β-香树脂醇(β-amyrin)羽扇豆醇(lup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7-豆甾烯醇(stigmast-7-en-3β-ol),谷甾醇(sitosterol),白桦脂醇(betulin)[3],25-S-螺甾-5-烯-23β,14α-二醇(25-S-spirost-5-ene-23β,14αdiol)[4]及1D-1-O-甲基-粘肌醇(1D-1-O-methyl-mucoinositol)[5].

    功能主治

    解毒利咽;清热利湿;凉血止血。主咽喉肿痛;泄泻;痢疾;尿血;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6-15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全国中草药汇编》:遍地金拼音注音Biàn Dì Jīn别名小疳药、雀舌草、痧子草、青鱼胆、肝炎草、蚂蚁草来源金丝桃科遍地金Hypericum elodeoides Choisy,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云南、广西。性味苦,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 《中药大辞典》:遍山红拼音注音Biàn Shān Hónɡ别名暴牙郎、秤杆菜(《贵州民间药物》),满山红、三叶藤(《广西药植名录》)。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野牡丹科植物尖子木的全株或根。夏、秋采收。生境分布生于山野、丛林。分布我国西南部......
  • 拼音注音Bì Qiào Jiānɡ别名樟柳头、广东商陆、白石笋、山冬笋、水蕉花、象甘蔗来源姜科闭鞘姜属植物闭鞘姜Costus speciosus (Koenig)Smith,以根状茎入药。四季可采,以秋末为宜,洗净切片,蒸熟晒干。性味辛、酸......
  • 《中药大辞典》:霸王七拼音注音Bà Wánɡ Qī别名万年炦、炦七。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凤仙花科植物野风仙花的块根。9~12月间采挖,除去须根,晒干。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野凤仙花“条。性状干燥块根呈纺锤形或长椭圆形,长约2~4厘米,相约1......
  • 《中药大辞典》:霸王根拼音注音Bà Wánɡ Gēn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来源为蒺藜科植物霸王的根。春、秋采挖,晒干。用时切段。生境分布生于荒漠地带砂砾质河流阶地、低山山坡、碎石低丘和干河床。分布甘肃、宁夏、内蒙古、青海、新疆等地。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