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岗梅叶

    《中药大辞典》:岗梅叶拼音注音Gǎnɡ Méi Yè出处

    《岭南草药志》

    来源

    为冬青科植物梅叶冬青。随时可采。

    功能主治

    治感冒,跌打损伤,痈毒,疔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者1~2两。外用:捣敷。

    复方

    ①治疖肿:岗梅鲜叶,捣烂外敷。(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②治疔疮:鲜岗梅叶适量,加糯米、红糖共捣敷患处。(福建)

    ③治跌打损伤,疮疖痈肿:鲜岗梅叶,捣烂外敷。(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④治感冒发热:鲜岗梅叶一至二两。水煎服。(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岗梅叶拼音注音Gǎnɡ Méi Yè英文名leaf of Roughhaired Holly出处

    出自《岭南草药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冬青科植物梅叶冬青Ilex asprella (Hook.f.et Arn.) Champ.ex Benth.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lex asprella (Hook.f.et Arn.) Champ.ex Benth.

    采收和储藏:随时可采,鲜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常生于海拔400-1000m的山谷路旁灌丛中或阔叶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原形态

    梅叶冬青 落叶灌木,高3m。小枝无毛,绿色,干后褐色,长枝纤细,均是明显的白色皮孔。叶互生;叶柄长3-8mm;叶片膜质,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3-7cm,宽1.5-3cm,先端渐尖成尾状,基部宽楔形,边缘具钝锯齿,中脉上面稍凹下,侧脉6-8对,网脉不明显,上面或仅脉上有微毛,下面无毛。花白色,雌雄异株;雄花2-3朵簇生或单生叶腋,花4-5数,花萼直径2.5-3mm,无毛,裂片阔三角形或圆形,基部结合;雌花单生叶眼,花梗长2-2.5cm,果时可长达3cm,无毛,4-6数,花萼直径2.5-3mm,花瓣基部结合,子房球状卵形,直径约1.5mm,花柱明显,柱头盘状。果球形,熟时黑紫色,直径5-6mm,果梗长2-3cm,分核4-6颗,背部有深沟,内果皮石质。花期4-5月,果期7-8月。

    归经

    心;肺;肝经

    性味

    苦;甘;凉

    功能主治

    发表清热;消肿解毒。主感冒;跌打损伤;痈肿疔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拼音注音ā ěr Tài Duō Lánɡ Jú别名太白菊、太白小紫菀来源菊科阿尔太多榔菊Doronicum altaicum Pallas [Cremanthodium calotum Diels],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陕西、甘肃、内蒙古......
  • 拼音注音ā ěr Tài Niǔ Huò Xiānɡ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阿尔泰扭藿香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ophanthus krylovii Lipsky采收和储藏:6-8月采收,晒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2......
  • 拼音注音ā ěr Tài Ruì Xiānɡ别名尖瓣瑞香(《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英文名root of Altai Daphne出处始载于《新疆中草药》。来源药材基源:为瑞香科阿尔泰瑞香的根及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aphne alta......
  • 《中药大辞典》:阿尔泰紫菀拼音注音ā ěr Tài Zǐ Wǎn出处《内蒙古中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阿尔泰狗娃花的花或全草。 夏、秋开花时采收,阴干。生境分布生山坡、路旁。分布新疆、内蒙古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全体被短毛。......
  • 拼音注音ā Yuè Hún Zǐ别名胡棒子、无名子。出处阿月浑子始载于《本草拾遗》,云:“阿月浑子……生西国诸蕃,云与胡榛子同树,一岁棒子,二岁浑子也。”《纲目》亦录着,引《海药本草》云:“按徐表《南州记》云:无名木生岭南山谷,其实状若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