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乳发

    乳发

    乳发是以乳房红肿痛热,溃后大片皮肉腐烂坏死,甚至热毒内攻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外科启玄·乳痈》云:“乳肿最大者名曰乳发。”《医宗金鉴》云:“此证发于乳房,锨赤肿痛,其势更大如痈,皮肉尽腐,由胃腑湿火凝结而成。”好发于哺乳期妇女。相当于西医的乳房蜂窝组织炎和乳房坏死性蜂窝组织炎。

    [病因病机]

    产后劳伤精血,百脉空虚,腠理不固,湿热火毒之邪乘虚外侵乳房皮肉;或情志内伤,气郁化火,或平素过食膏粱厚味,产后饮食不节,脾胃湿热内生,肝胃二经湿热结滞乳房肌肤之间,热胜肉腐而成。乳痈火毒炽盛者也可并发本病。

    [诊断]

    多发于哺乳期妇女。发病迅速,病程阶段不能截然分开。

    初起:乳房部皮肤掀红漫肿,疼痛剧烈,毛孔深陷,肿势迅即扩大,患侧腋窝淋巴结肿痛。伴有形寒壮热,骨节酸楚,不思饮食,大便干结等全身症状。

    成脓:2—3日后患处皮肤湿烂,继而发黑溃腐,或中软不溃,疼痛更剧,伴壮热口渴,便秘。

    溃后:一般治疗适当,身热渐退,腐肉渐脱,肿痛消退,新肉生长,约月余可愈。若湿热毒邪传囊,乳络损伤,则转为乳漏,迟迟难以收口。若正虚邪盛,毒邪内攻,可有高热、神昏谵语、烦躁不安等症。

    辅助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可高达30X109几,中性粒细胞在80%以上。

    [鉴别诊断]

    乳痈好发于尚未满月的哺乳期妇女。发病相对较缓,病程阶段清楚。初起乳房局部肿胀疼痛,或有结块,但皮色不红不热,或微红微热,无皮肤湿烂发黑溃腐,病变部位较深,常形成脓肿。可并发乳发。

    [辨证论治]

    一、内治法

    (一)热毒蕴结发病迅速,乳房皮肤掀红、漫肿、疼痛难忍,毛孔深陷;伴形寒发热,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数。

    辨证分析热毒外侵,肝胃二经湿热与外邪相互搏结,蕴结于乳房肌肤,致局部经络阻滞,故乳房皮肤掀红漫肿,疼痛难忍;正盛邪实,正邪相搏,故形寒发热;热毒蕴结,内伤津液,故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数均为湿热之象。

    治法:清热解毒。

    方药:黄连解毒汤加减。高热者,加生石膏、知母以清热解毒;便秘者,加生大黄、芒硝以泻下通腑。

    (二)火毒炽盛乳房皮肤湿烂,继而发黑溃腐,疼痛加剧;壮热不退,口渴,便秘;舌红,苔黄燥,脉数。

    辨证分析:火毒炽盛,故壮热不退,口渴;热盛则肉腐,故乳房皮肤发黑溃腐;火毒炽盛,局部气血壅滞,不通则痛,故疼痛剧烈;舌红、苔黄燥、脉数为热盛之象。

    治法:泻火解毒。

    方药:龙胆泻肝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若火毒内攻,症见高热神昏者,加用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以清心开窍。

    (三)正虚邪恋身热渐退,腐肉渐脱,肿痛消退,新肉不鲜,生长缓慢;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濡细。

    辨证分析:热毒炽盛日久,损伤气血,气血虚弱,营养不良,故新肉不鲜,生长缓慢;气血受损,故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舌淡、脉濡细均为虚象。

    治法:调理气血,兼清余邪。

    方药:四妙汤加味。

    二、外治法

    未溃烂时,用玉露膏外敷,或如意金黄散醋调外敷;皮肉腐烂者,用黄柏溶液湿敷,或七三丹玉露膏盖贴;腐肉脱尽,用生肌散、红油膏盖贴。若局部腐黑不溃,按之中软有波动感者,可作放射状切口切开排脓,术后用七三丹药捻引流,玉露膏盖贴。若成乳漏者,按乳漏外治法治疗。

    [预防与调摄]

    1.哺乳期注意乳房卫生,经常用温开水清洗乳头,保持乳头清洁。

    2.如有乳房外伤、乳头破碎、乳房及其他部位化脓性感染时,应及时治疗。

    [结语]

    乳发相当于西医的乳房蜂窝组织炎或乳房坏死性蜂窝组织炎。其特点是:乳房部皮肤突起掀红漫肿,疼痛剧烈,毛孔深陷,溃后大片皮肉腐烂坏死,伴有恶寒壮热等全身症状。应与乳痈相鉴别。热毒蕴结证,治宜清热解毒,方用黄连解毒汤加减;火毒炽盛证,治宜泻火解毒,方用龙胆泻肝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正虚邪恋证,治宜调补气血、和营托毒,方用托里消毒散加减。

更多中药材
  • 急性心肌梗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因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而致心肌坏死。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常伴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休克,是冠......
  • 王金亮 山西平遥中医院王某,女,41岁。2009年9月13日初诊。腹痛泄泻1年余,大便日3~5次,便稀,有时带有黏连之物,伴腹痛,每逢情绪波动则腹痛腹泻加重,胸闷腹胀,嗳气少食。腹部触之,脐上有索条状块物,时有低热。舌质红,有瘀斑,苔薄白,......
  • 沈知行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人民医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施仁潮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临床30余年,灵活运用丹溪痛风方治疗痛风,取得显著疗效。现将其运用丹溪痛风方治痛风的经验介绍如下。论发病,重“热血得寒,瘀浊凝涩”元代名医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就设......
  •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同病异治是辨证论治中一个重要而具体的方面。临床上常见同一种病,由于病机不同,所表现的证也不同,治法也各异。试举例说明。案1王某,男,47岁。1988年4月5日初......
  •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神农本草经》首言麻黄“破癥坚积聚”,其后诸家本草对此功效少有提及,并且高等中医院校五版教材《中药学》在附录《本经》麻黄条文时唯独删除了这一句。盖因其功效特殊,且临床应用又有辛温耗气,峻汗伤阴之弊,故而提及较少。直至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