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大黄茎

    《中药大辞典》:大黄茎拼音注音Dài Huánɡ Jīnɡ出处

    《唐本草》

    来源

    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等的地上茎或嫩苗

    性味

    ①《唐本草》:"味酸。"

    ②《中国医学大辞典》:"苦,寒,无毒。"

    注意

    《唐本草》:"多食不利人。"

    功能主治

    ①《唐本草》:"醒酒,堪生啖,亦以解热。"

    ②《中国医学大辞典》:"通大便,清肠热。"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大黄茎拼音注音Dài Huánɡ Jīnɡ出处

    出自《唐本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等的地上茎或嫩苗。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Rheum palmatum L.2.Rheum palmatum L. var. tanguticumMaxim.Ex Rngel.[R.Tanguticum Maxim.Ex Balf.]3.Rheum officinale Baill.

    采收和储藏:8-9月种子成熟后采挖全株,割下根茎作大黄用后,取地上茎,也可于春季采摘嫩苗。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山地林缘或草坡,野生或栽培。

    2.生于山地林缘较阴湿的地方。

    3.生于山地林缘或草坡。

    资源分布:1.分布于陕西、甘肃东南部、青海、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及西藏东部。

    2.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及西藏东北部。

    3.分布于陕西南部、河南西部、湖北西部、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原形态

    1.多年生高大草本。根茎粗壮。茎直立,高2m左右,中空,光滑无毛。基生叶大,有粗壮的肉质长柄,约与叶片等长;叶片宽心形或近圆形,径达40cm以上,3-7掌状深裂,每裂片常再羽状分裂,上面流生乳头状小突起,下面有柔毛;茎生叶较小,有短柄;托叶鞘筒状,密生短柔毛。花序大圆锥状,顶生;花梗纤细,中下部有关节。花紫红色或带红紫色;花被片6,长约1.5mm,成2轮;雄蕊9;花柱3。瘦果有3棱,沿棱生翅,顶端微凹陷,基部近心形,暗褐色。花期6-7月,果期7-8月。

    2.本种与掌叶大黄极相似,主要区别为:叶片深裂,裂片常呈三角状披针形或狭线形,裂片窄长。花序分枝紧密,向上直,紧贴干茎。

    3.本种与上2种的主要不同点是:基生叶5浅裂,浅裂片呈大齿形或宽三角形;托叶鞘膜质,较透明,上有短毛。花较大,淡黄绿色,花蕾椭圆形,果枝开展,翅果边缘不透明。

    性味

    苦;酸;性寒

    注意

    《唐本草》:多食不利人。

    功能主治

    泻火;通便。主实热便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或生吃。

    各家论述

    1.《唐本草》:醒酒,堪生啖,亦以解热。2.《中国医学大辞典》:通大便,清肠热。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拼音注音Bái Jī Zhūn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矩圆叶卫矛的根和果。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onymus oblongifolius Loes.et Rehd.采收和储藏:根,全年均可采,洗净,切片,晒干;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生......
  • 《中药大辞典》:白鸭肉拼音注音Bái Yā Ròu别名鹜肉(《千金·食治》)。出处《别录》来源为鸭科动物家鸭的肉。生境分布我国大部地区有饲养。原形态家鸭(陶弘景),又名:鹜(《周礼》),舒凫(《尔雅》),家凫(《纲目》)。家禽。嘴长而扁平。......
  • 《中药大辞典》:白鹅膏拼音注音Bái é Gāo别名白鹅脂(《千金·食治》)。出处《别录》来源为鸭科动物鹅的脂肪。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鹅肉“条。化学成分鹅脂主含甘油三油酸酯、甘油三棕搁酸酯、甘油三硬脂酸酯。参见“鹅肉“条。性味甘,凉。①《开宝......
  • 《中药大辞典》:白鹇拼音注音Bái Xián别名鹎雉(《尔雅》),白鹎、白雉(《尔雅》郭璞注),越禽(《动物学大辞典》),银鸡(《脊椎动物分类学》),银雉(《中国动物图谱·鸟类》)。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雉科动物白鹇的肉。生境分布多见于山地......
  •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鹤灵芝拼音注音Bái Hè Línɡ Zhī别名癣草来源爵床科白鹤灵芝属植物白鹤灵芝Rhinacanthus nasutus (L.) Lindau (R. communis Nees),以枝或叶入药。全年可采,鲜用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