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枸骨树皮

    《中药大辞典》:枸骨树皮拼音注音Gǒu Gǔ Shù Pí出处

    《本草拾遗》

    来源

    为冬青科植物枸骨树皮

    原形态

    形态详"枸骨叶"条。

    化学成分

    含咖啡碱、皂甙、鞣质、苦味质、淀粉。

    性味

    ①《纲目》:"微苦,凉,无毒。"

    ②《本经逢原》:"微苦甘,平,无毒。"

    功能主治

    ①《本草拾遗》:"浸酒,补腰脚令健。"

    ②《本草从新》:"补阴,益肝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或浸酒。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枸骨树皮拼音注音Gǒu Gǔ Shù Pí英文名Bark of Chinese Holly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

    药材基源:为冬青科植物枸骨Ilex cornuta Lindl.ex Paxt.的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lex cornuta Lindl.ex Paxt.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剥,去净杂质,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谷地、溪边木林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地。

    原形态

    枸骨 常绿小乔木或灌木,高3-8m。树皮灰白色,平滑。叶硬革质,长椭圆状四方形,长4-8cm,宽2-4cm,先端具有3枚坚硬刺齿,中央刺齿反曲,基部平截,两侧各有1-2个刺齿,先端短尖,基部圆形,表面深绿色,有光泽,背面黄绿色,两面无毛。雌雄异株或偶为杂性花,簇生于2年生枝的叶腋;花黄绿色,4数;萼杯状,细小;花瓣向外展开,倒卵形至长圆形,长约2.5mm,宽约1.5mm,基部合生;雄蕊4枚,花丝长约3mm;子房4室,花柱极短。核果浆果状,球形,熟时鲜红色,直径4-8mm;分核4颗,骨质。花期4-5月,果期9-10月。

    化学成分

    含咖啡碱、皂甙、鞣质、苦味质、淀粉。

    归经

    肝;肾经

    性味

    微苦;凉

    功能主治

    补肝肾;强腰膝。主肝血不足;肾脚痿弱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

    各家论述

    1.《本草拾遗》:浸酒,补腰脚令健。

    2.《本草从新》:补阴,益肝肾。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全国中草药汇编》:穿破石拼音注音Chuān Pò Shí别名葨芝、金蝉退壳、黄龙退壳、牵牛入石、金腰带、黄蛇根、山荔枝、千重皮来源桑科柘属植物构棘Cudrania cochin chinensis (Lour.) Kudo et Masa......
  • 别名大托叶菝葜、翅柄菝葜、九牛力、川太来源百合科穿耳菝葜Smilax perfoliata Lour.,以根状茎入药。生境分布广西、云南。性味淡,平。功能主治健脾益胃,强筋壮骨。治风湿腰痛。用法用量3~5钱。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别名川肠草、屎瓜秧、甜瓜秧来源葫芦科穿肠草Cucumis melo 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全国各地。功能主治祛火败毒。主治痔疮肿毒,漏疮生管,脏毒滞热,流水刺痒。用法用量外用煎水洗。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拼音注音Chuān Qiào Huā别名独竹草、纳闹红英文名Hispid Amischotolype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鸭跖草科植物穿鞘花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mischotolype hispida (Le......
  • 《中药大辞典》:穿鱼藤拼音注音Chuān Yú Ténɡ别名大穿鱼草、水杨柳、疏脉山茱萸出处《红河中草药》来源为山茱萸科植物小梾木的全株。全年可采,洗净,晒干或鲜用。生境分布生于半山坡、溪边、林阴处。分布陕西、甘肃、湖北至西南、华南等地。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