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大理菊

    拼音注音Dà Lǐ Jú别名

    天竺牡丹、大理花、西番莲、洋芍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大丽花的块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ahlia pinnata Cav. [D. uariabilis Desf.]

    采收和储藏:秋季挖根,洗净,晒干或鲜用。

    生境分布

    全国得地庭园中普遍栽培。

    原形态

    大丽花 一年生至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5m。地下具块状根。茎直立,光涌,多分枝。叶对生;叶柄基部扩展几近相连,小叶柄稍有窄翼;叶片二回羽状分裂,或上部叶作一回羽状分裂,裂片卵圆形,边缘具圆钝锯齿,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头状花序水平开展或稍稍下垂,直径6-12cm,有长梗;总苞片2层,外层较短小,绿色,内层质薄,鳞片状,基部连合;舌状花8枚,红色、紫红色或粉红色,中性或雌性;管状花黄色,两性,孕育。瘦果长椭圆形或倒卵形,先端圆;冠毛缺乏或具不明显的齿2格。花期7-8月。

    性状

    性状鉴别 块根呈长纺锤形,微弯,有的已压扁,有的切成两瓣,长6-10cm,直径3-4.5cm。表面灰白色或类白色,未去皮的黄棕色,有明显而不规则的纵沟纹,先端有茎基痕,先端及尾部均呈纤维状。质硬,不易,折断,断面类白色,角质化。气笛,味淡。

    显微鉴别 块根横切面:木栓层和皮层大部分已除去(在鲜品中可见木栓细胞数列,靠外侧外侧的几列细胞大,形状不一,均木化)。皮层有石细胞,数个成群或单个散在,呈方形、长方形或多角形,直径30-108μm,胞腔较大,壁孔沟明显。折内皮层处有分泌腔 ;排列成不连续的环状。韧皮部较宽。形成层明显。木质部中导和单个或数个成群,稀疏地作放射状排列,呈圆表或圆多角形,直径可达108μm。射线宽广。在韧皮射线及木射线部们赤可内奸泌腔,中内为髓部。

    化学成分

    含黄酮类成分:芹菜素(apigenin), 芹菜素7-O-葡萄糖甙(apigenin 7-O-glucoside),芹菜素7-O-鼠李糖葡萄糖甙(apigenin 7-O-rhamnoglucoside),刺槐素-7-O-葡萄糖甙(a-cacetin 7-O-glucoside),刺槐素 7-O-鼠李糖葡萄糖甙(acacetin 7-O-rhamnoglucoside),木犀草素(luteolin),木犀草素7-O-葡萄糖甙(luteolin 7-O-glucoside),槲皮素 3-O-半乳糖甙(quercetin 3-O-galactoside),槲皮甙(quercitrin),异鼠李素3-O-半乳糖甙(isorha-mnetin 3-O-galactoside)。

    性味

    味辛;甘;性平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散瘀止痛。主肋腺炎;龄齿疼痛;无名肿毒;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中药大辞典》:巴旦杏仁拼音注音Bā Dàn Xìnɡ Rén别名八担仁(《饮膳正要》),巴达杏仁(《本草通玄》),叭哒杏仁(《要药分剂》)。出处《纲目》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巴旦杏的干燥种子。果实成熟后采收,除去果肉及核壳,取种仁,晒干。生境分......
  • 拼音注音Bā Máo Guǒ别名牛草果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禾本科植物五节芒根茎部叶鞘内的虫瘿。虫瘿全年均可采集。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或草地。分布广东、广西、贵州、安徽、江苏等地。原形态五节芒,又名:萱仔、马儿扦。 多年生草本,高2~4米。......
  • 《全国中草药汇编》:巴茅根别名大茅根来源禾本科芒属植物荻Miscanthus sacchariflorus (Maxim.) Benth., et Hook. f.,以根状茎入药。四季可采,晒干。性味甘,凉。功能主治清热,活血。用于妇女干血......
  • 《中国药典》:巴豆拼音注音Bā Dòu别名双眼龙、大叶双眼龙、江子、猛子树、八百力、芒子英文名FRUCTUS CROTONIS来源本品为大戟科植物巴豆Croton tiglium L。的干燥成熟果实,根及叶亦供药用。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堆置......
  • 《中药大辞典》:巴豆叶拼音注音Bā Dòu Yè别名双眼龙叶(《岭南采药录》),大叶双眼龙叶(《岭南草药志))。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来源大戟科植物巴豆的叶片,植物形态详“巴豆“条。功能主治治疟疾,疮癣,跌打损伤,蛇伤。①《岭南采药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