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大山黧豆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山黧豆别名

    茳茫香豌豆、山豇豆

    来源

    豆科大山黧豆Lathyrus davidii Hance,以种子入药。

    生境分布

    东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

    功能主治

    镇痛。主治子宫内膜炎及痛经。

    用法用量

    0.4~1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大山黧豆拼音注音Dà Shān Lí Dòu别名

    茳芒山黧豆、大豌豆。

    英文名all grass of David vetchling出处

    始载于《东北植物检索表》。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茳芒香豌豆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thyrus davidii Hance

    采收和储藏:秋季果实成熟后采收,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地林下或林缘、草坡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陕西、甘肃、山东、河南等地。

    原形态

    茳芒香豌豆 多年生草本,高80-100cm。茎近直立或斜升,圆柱状。叶直生;托叶大,半箭头形,全缘或下缘稍有锯齿;偶数羽状复叶,小叶6-8片,上部叶轴顶端常具分歧的卷须,下部叶轴多为单一的卷须或成长刺状;小叶片卵形或椭圆形,有时为菱状卵形或长卵形,长4-10cm,宽1.5-6cm,先端钝或圆形,具短刺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两面无毛,下面带苍白色;叶脉网状。总状花序腋生,通常有花10余朵;萼钟形,萼齿三角形至锥形,花黄色,长1.6-2cm,雄蕊10,二体,子房无毛。荚果条形,两面膨胀,长6-10cm,宽约5mm,无毛。种子多数,近球形,径约3mm。花期6-7月,果期8-9月。

    归经

    肝经

    性味

    辛;温

    功能主治

    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主痛经;有经不调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种子:有镇痛的功能。用于子宫内膜炎及月经痛。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中药大辞典》:白茅针拼音注音Bái Máo Zhēn别名茅苗(《本经》),茅笋、茅针(《本草拾遗》),茅锥(刘禹锡《传信方》),茅蜜(《医林纂要》),茅荑、茅揠(《植物名实图考》),茅芽(《医学衷中参西录》)。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禾本科......
  • 拼音注音Bái Jīnɡ Yā Cōnɡ别名猪尾巴、羊奶子、倒扎草、笔管草、水风、茅草细辛、独脚茅草来源菊科鸦葱属植物白茎鸦葱Scorzonera albicaulis Bunge,以根入药。秋季采收,除去须根,洗净晒干或蒸后晒干。性味甘、......
  • 拼音注音Bái Cǎo别名倒生草、白花草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白草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ennisetum centrasiaticum Tzvel.[Pen-nisetum ongolicum Franch.;P.flacci......
  • 别名倒生草来源禾本科白草根Pennisetum flaccidum Griseb.,以根状茎入药。生境分布东北、华北、西北、西南。性味甘,寒。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利尿。主治急性肾炎尿血,鼻衄,肺热咳嗽,胃热烦渴。用法用量5~8钱。摘录《全国中......
  • 《中药大辞典》:白草莓拼音注音Bái Cǎo Méi别名三匹风、野杨莓、草莓(《西藏常用中草药》),白泡儿、白藨、白蒲草(《云南中草药选》),只大萨曾(藏名)。出处《云南中草药选》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白草莓的全草。5~10月采集全草,洗净,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