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豉虫

    《中药大辞典》:豉虫拼音注音Chǐ Chónɡ别名

    豉母虫(《补缺肘后方》)

    出处

    《本草拾遗》

    来源

    为豉虫科昆虫豉虫全虫

    生境分布

    生活于池沼中,常在水面旋回游泳,夜间每飞行空中。以捕取小虫为食。卵产于水草上,幼虫成长后,造茧化蛹而变为成虫。

    原形态

    体椭圆形,雄虫长约7毫米,雌虫较大。色黑或黄,有光泽。头顶及前胸背皆光滑。上唇多直皱。复眼分离,有上下2对,上方1对,适于空气中视物;下方1对,适于水中视物。触角短小,分为9节,色黑,但第2节之分枝褐色。足3对,赤褐色,前肢长,中、后两肢短小而侧扁,适于游泳。翅鞘有刻点,尾端略突出翅外。

    性味

    《本草拾遗》:"消毒。"

    功能主治

    《本草拾遗》:"蚀息肉,敷恶疮。"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豉虫拼音注音Chǐ Chónɡ别名

    豉母虫

    英文名Weaver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豉甲科动物豉豆的全虫。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yrinus curtus Motsch.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捕捉,鲜用,或用沸水烫死后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活于池沼中常在水面旋回游泳,夜间飞行空。

    资源分布:他布于我国南方各地。

    原形态

    豉虫体椭圆形,雄虫长约7mm,雌虫较大。色黑或黄,有光泽。头顶及前胸背皆光滑。上唇多直皱。复眼分离,有上下2对,上方1对,适于空气中视物;下方1对,适于水中视物。触角短小,9节,黑色,但第2节的分枝褐色。足3对,赤褐色,前肢长,中、后两肢短小而侧扁,适于游泳。翅鞘有刻点,尾端略突出翅外。

    归经

    心;脾经

    性味

    有毒

    注意

    内服宜慎。

    功能主治

    蚀息肉;解毒。主息肉;恶疮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

    《本草拾遗》:蚀息肉,敷恶疮。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拼音注音Cí Zhú Lì别名慈竹油。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茎用火烤灼而流出的液汁。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eosinocalamus affinis(Rendli)Keng f.[Sinocalmus affinis(Rendle......
  • 《中药大辞典》:慈竹笋拼音注音Cí Zhú Sǔn出处《分类草药性》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苗。功能主治①《分类草药性》:“烧灰研细,搽小儿肥疮。“②《重庆草药》:“调气,治脱肛,疝气。“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炖团鱼吃。外用:烧存性调敷。摘录《......
  • 《中药大辞典》:慈竹箨拼音注音Cí Zhú Tuò别名慈竹笋壳(《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出处《纲目》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箨。功能主治①《纲目》:“治小儿头身恶疮,烧散和油涂之,或入轻粉少许。“②《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吐血。“③《四川中药......
  • 《中药大辞典》:慈竹花拼音注音Cí Zhú Huā出处《重庆草药》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花。功能主治治痨伤吐血。用法用量鲜慈竹花半斤,鲜黄桷树寄生半斤,炖黄牛肉或杀口肉服。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慈竹花拼音注音Cí Zhú Huā英......
  • 《中药大辞典》:慈竹茹拼音注音Cí Zhú Rú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茎秆除去外皮后刮下的中间层。炮制鲜用或姜汁炒用。归经入肺、胃、肝等经。性味味甘,性微寒,无毒。注意脾胃虚寒者忌用。功能主治清热凉血,除烦止呕。治胃热呕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