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百味参

    《全国中草药汇编》:百味参拼音注音Bǎi Wèi Shēn别名

    小棕皮

    来源

    百合科肺筋草属植物百味参Aletris lanuginosa Bur. et Franch.,以全草入药。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性味

    辛、微苦,温。

    功能主治

    补虚敛汗,止血。用于体虚多汗,神经衰弱,肺结核咯血,盗汗。

    用法用量

    0.5~1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百味参拼音注音Bǎi Wèi Shēn别名

    小棕皮

    出处

    《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百味参全草。秋季采收。

    生境分布

    生于山野路旁。分布云南、贵州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约30厘米。根丛生,稍肉质,纺锤形,叶基生;线状披针形,长10~16厘米,宽4~10毫米,平行脉明显,上面被毛茸,下面稀疏;茎生叶狭细,线状。花茎圆柱形,表面被有白色长绵毛;小花多数,肉红色,排成穗式的总状花序,花轴波状扭曲使花成螺旋排列,花梗短,花下线状苞片1枚;花被6裂。蒴果卵形,熟后3裂,包藏干残留的花被内;种子小,多数,呈不规则卵形,种皮成红棕色。

    性味

    辛微苦,温。

    功能主治

    补气血,止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或煅存性研末。

    复方

    ①治体虚出虚汗:百味参根水煎服。

    ②治吐血下血:百味参全草烧灰存性,内服。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百味参拼音注音Bǎi Wèi Shēn别名

    虎须草、绵毛肺筋草、白花痢疾草、麂子草、盗汗草、鹿吃草、小棕皮、夏生草、母复生、偏竹参、一柱香

    英文名all-grass of Khas Aletris出处

    出自《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穗花粉条儿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etris pauciflora (Klotz.)Franch.var.khasiana(Hllk.f) Wang et Tang[A.lanuginlsa Bur.et Franch.;A. khasiana Hook.f.]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300-4800m的山间的草地或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原形态

    穗花粉条儿菜,多年生草本,高23-35cm。根茎极短,丛生多数纤维状细根,外皮淡褐色,肉质,中具细木质髓心一缕。叶自基部丛生,外面具纤维状残基;叶片线形,坚挺似虎须,长4-20cm,宽1-4mm,先端尖,基部对折,白绿色而具膜质边缘,上部淡绿,平行脉明显于下面凸出,自中部以上沿边缘凸出的平行脉上密被细短毛。穗状花序或总状花序自叶丛中抽出;苞片较花短,斜卵形;花小形,花梗长1-2mm;花被片6,白铎,长倒卵形,长2.5-4mm;雄蕊6,着生于花被基部,与花被对生,较花被稍短;花丝丝状,基部较宽,花药椭圆形,熟后3裂,种子多数,细小。花、果期夏、秋季。

    归经

    肺;肝经

    性味

    昧辛;微苦;性温

    功能主治

    补虚敛汗;止血。主体虚多汗;盗汗;神经衰弱;吐血;便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炒炭存性研末。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中药大辞典》:蚌肉拼音注音Bànɡ Ròu别名河歪(《本草再新》),河蛤蜊(《吉林中草药》)。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蚌科动物背角无齿蚌或褶纹冠蚌、三角帆蚌等蚌类的肉。全年均可捕捉。原形态①背角无齿蚌贝壳2片,呈具有角突的卵圆形,壳长约为壳......
  • 拼音注音Bànɡ Huā来源鸭跖草科紫万年青属植物紫万年青Rhoeo discolor (L’Her.) Hance,以花叶入药。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或将花蒸约10分钟,晒干。性味甘、淡,凉。功能主治清热化痰,凉血止痢。用于肺燥咳嗽,咯血......
  • 《中药大辞典》:蝙蝠拼音注音Biān Fú别名服翼(《尔雅》),天鼠、伏翼(《本经》),飞鼠、老鼠、蟙蟔(《方言》),仙鼠(《尔雅》郭璞注),夜燕(《纲目》)出处《本经》来源为蝙蝠科动物蝙蝠的全体。捕得后,去净毛、爪、内脏,风干或晒干。生境......
  • 拼音注音Biān Fú Cǎo别名蝴蝶草、飞锡草、月见罗藟草来源豆科蝙蝠草Christia vespertilionis (L. f.)Bahn. f. [Lourea vespertilionis (L.)Desv.; Hedysarum......
  • 拼音注音Biān Fú Gě别名蝙蝠藤(《澹寮试效方》),金丝钓葫芦(《国药的药理学》),黄条香、防己葛、黄根(《中国药植志》),野鸡豆子(《吉林中药手册》),爬山秧子、山地瓜秧(《东北药植志》),小葛香、杨柳子棵(《山东中药》),光光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