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黄颔蛇头

    《中药大辞典》:黄颔蛇头拼音注音Huánɡ Hàn Shé Tóu出处

    《纲目》

    来源

    为游蛇科动物黑眉锦蛇头部

    功能主治

    《纲目》:"主久疟及小肠痈。"

    用法用量

    内服:烧灰入丸、散。外用:煅研,调涂。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黄颔蛇头拼音注音Huánɡ Hàn Shé Tóu英文名Striped racer head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

    药材基源:为游蛇科动物黑眉锦蛇的头。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aphe taeniurus Cope

    采收和储藏:春至秋季捕捉后,加工时取头,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活于海拔300-3000m的平原,丘陵及山地。以鼠、鸟、蛙等为食。

    资源分布:分布于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原形态

    黑眉锦蛇,体形较大,全长可达2m以上。头颈区分明显,上唇和咽喉部黄色,背面黄绿、灰绿或棕灰色,体前部背正中具黑色梯状横纹,体后黑色纵线延伸至尾末端,眼后具黑色眉纹,腹灰白色,但前端、尾部及体侧为黄色。眶前鳞1(2),其下方常有1-2枚小鳞,眶后鳞2(3);颞鳞2(1、3)+3(4、2、5),上唇鳞4-2-3(3-2-3、5-2-3)式。背鳞25(23)-25(23、21)-19-(17)行,中段9-17行微棱;腹鳞225-267;肛鳞2分,尾下鳞76-122对。

    归经

    心;脾经

    性味

    甘;温

    功能主治

    截疟;解毒消肿。主久疟;痈肿;痔疮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适量。外用:适量,煅研,调涂。

    各家论述

    《纲目》:主久疟及小肠痈。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别名野蔷薇来源蔷薇科白残花Rosa multiflora Thunb. var. cathayensis Rehd. et Wils.,以花、根入药。生境分布华东。性味苦、涩,寒。功能主治花:清暑热,化湿浊,顺气和胃。主治暑热胸闷,口渴,呕......
  • 《中药大辞典》:白毛夏枯草拼音注音Bái Máo Xià Kū Cǎo别名金疮小草(《本草拾遗》),雪里青、土犀角(《纲目拾遗》),见血青、白头翁、筋骨草、石灰菜、紫背金盘、破血丹(《植物名实图考》),退血草、散血草(《分类草药性》,伏地筋......
  •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毛委陵菜别名热干巴[蒙名]来源蔷薇科白毛委陵菜Potentilla conferta Bunge,以根入药。生境分布内蒙古。性味苦、酸,凉。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止血。主治子宫功能性出血。鼻衄。用法用量配方用,1~2钱。......
  • 拼音注音Bái Máo Cǎo别名伏地蜈蚣草(《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来源为紫草科植物紫筒草的全草。夏季采收,晒干。生境分布生于草原、沙漠地区的固定沙地、山坡、沙质地。分布吉林、辽宁、内蒙古、陕西等地。原形态......
  • 《中药大辞典》:白毛藤拼音注音Bái Máo Ténɡ别名苻(《尔雅》),蜀羊泉、谷菜(《本经》),鬼目草(《尔雅》郭璞注),白草(《别录》),排风、白幕(《本草拾遗》),鬼目菜(《吴志》),天灯笼、和尚头草(《纲目拾遗》),望冬红、酸尖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