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北刘寄奴

    别名

    金钟茵陈、吹风草、鬼麻油、土茵陈。

    英文名

    Herba Siphonostegiae

    药用部位

    玄参科植物阴行草Siphonostegia chinensis Benth.的干燥全草。

    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全株密被锈色短毛。根有分枝。茎单一,直立,上部多分枝,稍具棱角,茎上部带淡红色。叶对生;无柄或具短柄;叶片二回羽状全裂,条形或条状彼针形,长约8毫米,宽1~2毫米。花对生于茎枝上部,成疏总状花序;花梗极短,有1对小苞片,线形;萼筒长1~1.5厘米,有10条显著的主脉,萼齿5,长为筒部的1/4~1/3;花冠上唇红紫色,下唇黄色,长2~2.5厘米,筒部伸直,上唇镰状弯曲,额稍圆,背部密被长纤毛,下唇先端3裂,褶襞高拢成瓣状,外被短柔毛;雄蕊4,二强,花丝基部被毛,下部与花冠筒合生;花柱长,先端稍粗而弯曲。蒴果宽卵圆形,先端稍扁斜,包于宿存萼内。种子黑色。花期7~8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及草地上。遍布全国各地。

    采收加工

    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

    本品根短而弯曲,稍有分枝。茎圆柱形,表面灰棕色或棕黄色,长30~80厘米,密被锈色短毛,具棱;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边缘呈纤维性,中央为白色疏松的髓。叶对生,上部的叶多互生,多已破碎脱落,完整者呈羽状深裂,深绿色。总状花序顶生,花有短梗,带筒状花萼,长约1.5厘米,表面有10条隆起的纵棱,顶端5裂。棕黄色唇形花冠残留。蒴果长椭圆形,棕黑色,具多数纵纹,质脆易破裂。种子细小,多数,表面皱缩。气微,味淡。

    性味归经

    性寒,味苦。归脾经、胃经、肝经、胆经。

    功能主治

    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凉血,止血,清热利湿。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调经药。

    临床应用

    内服:煎汤,9~15克,鲜品30~60克;或研末。外用:适量,研末调敷。用于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瘀血经闭,月经不调,产后瘀痛,癥瘕积聚,血痢,血淋,湿热黄疸,水肿腹胀,白带过多。

    药理作用

    具有保肝利胆、降低血清胆固醇作用,有抗菌作用。

    化学成分

    本品含10-对香豆酰桃叶珊瑚苷,8-异马钱素和阿克苷。全草还含挥发油。

    注意

    体弱者慎用,孕妇忌服。

    相关药方

    ①治急性黄疸型肝炎:北刘寄奴30克。煎服。(《安徽中草药》)

    ②治肠炎、痢疾:北刘寄奴30克,委陵菜15克。煎服。(《、安徽中草药》)

    ③治淋浊:北刘寄奴15克,白茯苓12克。水煎。(《吉林中草药》)

    ④治热闭,小便不利:北刘寄奴30~45克。水煎,调冬蜜服。日服1~2次。(《福建民间草药》)

    ⑤治白带:北刘寄奴30克。水煎,冲黄酒,红糖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⑥治感冒,咳嗽:北刘寄奴9~15克。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⑦治脚癣:鲜北刘寄奴适量。水煎洗患处。(《福建药物态》)

    摘录

    其他

    摘录其他
更多中药材
  • 《中药大辞典》:翅柄铁线蕨拼音注音Chì Bǐnɡ Tiě Xiàn Jué别名猪鬃草、猪鬃七(《贵州草药》)。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铁线蕨科植物团羽铁线蕨的全草。全年可采。生境分布生于潮湿石灰岩脚或墙缝中。分布河北、山东、甘肃、湖南、四川......
  • 拼音注音Chì Jīnɡ Fēnɡ Dòu Cǎo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翅茎蜂斗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onerila alata Chun et How xe C.Chen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切碎晒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
  • 拼音注音Chì Jīnɡ Xiānɡ Qīnɡ别名白四棱锋、枫茄香。出处浙江《科技简报·医药卫生部分》来源为菊科植物翅茎香青的全草。秋季采。生境分布生于高山和丘陵地区。分布浙江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具特殊芳香,高15~50厘米。全株被白色......
  • 《全国中草药汇编》:翠云草拼音注音Cuì Yún Cǎo别名剑柏、蓝地柏、地柏叶、伸脚草、绿绒草、烂皮蛇来源卷柏科卷柏属植物翠云草Selaginella uncinata (Desv.) Spring,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性味......
  • 拼音注音Cuì Yǔ Cǎo别名金鸡独立草(《王安卿采药志》),翠翎草、矮脚凤毛(《汪连仕采药书》),孔雀花(《粤志》).神锦花、鹤翎草、凤尾草、开屏风毛(《纲目拾遗》),龙须、剑柏(《植物名实图考》),蓝地柏(《植物学大辞典》),绿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