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气味辛、温,无毒。主寒热,鼠瘰,生疮,破结聚气,下淤血,除湿疸。
【参】荆芥气温,禀木气而入肝胆。味辛无毒,得金味而入肺。气胜于味,以气为主,故所主皆少阳相火、厥阴风木之症。寒热往来,鼠瘰、生疮等症,乃少阳之为病也;荆芥辛温以发相火之郁,则病愈矣。饮食入胃,散精于肝,肝不散精,则气滞而为积聚;肝藏主血,血随气而营运;肝气一滞,则血亦滞而为淤,乃厥阴之为病也。荆芥辛温以达肝木之气,则病愈矣。其除湿疸者,以疸成于湿;荆芥温而兼辛,辛入肺而调水道,水道通则湿疸除矣。今人炒黑,则变为燥气而不能达,失其辛味而不能发,且谓为产后常用之品,昧甚!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普济方》(公元 1406 年)明.朱橚等撰。 共168卷。凡 1960 论,2175 类、778 法、61739 方 239 图。 收载方剂最多。《本草纲目》中附方有不少是从此书采录的。
气味辛、温,无毒。主寒热,鼠瘰,生疮,破结聚气,下淤血,除湿疸。
【参】荆芥气温,禀木气而入肝胆。味辛无毒,得金味而入肺。气胜于味,以气为主,故所主皆少阳相火、厥阴风木之症。寒热往来,鼠瘰、生疮等症,乃少阳之为病也;荆芥辛温以发相火之郁,则病愈矣。饮食入胃,散精于肝,肝不散精,则气滞而为积聚;肝藏主血,血随气而营运;肝气一滞,则血亦滞而为淤,乃厥阴之为病也。荆芥辛温以达肝木之气,则病愈矣。其除湿疸者,以疸成于湿;荆芥温而兼辛,辛入肺而调水道,水道通则湿疸除矣。今人炒黑,则变为燥气而不能达,失其辛味而不能发,且谓为产后常用之品,昧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