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气味苦、微寒,无毒。主血结,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
(参叶天士)沙参气微寒,禀水气而入肾;味苦无毒,得火味而入心。谓其得水气,以泻心火之有余也。心火亢,则所主之血不行而为结,而味之苦可以攻之;心火亢,则所藏之神不宁而生惊,而气之寒可以平之。心火禀炎上之性,火郁则寒,火发则热,而苦寒能清心火,故能除寒热也。阴者,所以守中者也,苦寒益阴,所以补中;补中则金得土生,又无火克,所以益肺气也。
(公元 1695 年)清.张温(路玉、石顽)着。十六卷。采集历代名家方论,编次成书。门类依据王肯堂《证治准绳》,方药主治多依撩《薛己医案》、张介实《景岳全书》,并结合自己的体会予以参订。
气味苦、微寒,无毒。主血结,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
(参叶天士)沙参气微寒,禀水气而入肾;味苦无毒,得火味而入心。谓其得水气,以泻心火之有余也。心火亢,则所主之血不行而为结,而味之苦可以攻之;心火亢,则所藏之神不宁而生惊,而气之寒可以平之。心火禀炎上之性,火郁则寒,火发则热,而苦寒能清心火,故能除寒热也。阴者,所以守中者也,苦寒益阴,所以补中;补中则金得土生,又无火克,所以益肺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