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消毒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消毒散处方

    牛蒡子六两,荆芥穗一两,甘草(炙)二两。

    炮制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治小儿疮疹已出,未能匀透,及毒气壅遏,虽出不快,壮热狂躁,咽膈壅塞,睡卧不安,大便秘涩,及治大人、小儿上膈壅热,咽喉肿痛,胸膈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一钱,用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食后,小儿量力,少少与之。

    注意

    如治疮疹,若大便利者,不宜服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消毒散别名

    消毒饮(《活幼心书》卷下)。

    处方

    牛蒡子(爁)180克 荆芥穗30克 甘草(炙)60克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疏风透疹,解毒利咽。治小儿疮疹已出,未能匀透,及毒气壅遏,虽出不快,壮热狂躁,咽膈壅塞,睡卧不安,大便秘涩,及治大人、小儿上膈壅热,咽喉肿痛,胸膈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3克,用水200毫升,煎至140毫升,去滓温服,食后。小儿量力,少少与之。

    注意

    疮疹大便利者,不宜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外科经验方》:消毒散处方

    青皮(去白)银花 天花粉 柴胡 僵蚕 贝母 当归(酒拌)白芷各6克

    功能主治

    理气活血,解毒消肿。治吹乳,乳痈,便毒。

    用法用量

    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外科经验方》《疡医大全》卷三十五:消毒散处方

    金银花 连翘 白蒺藜 荆芥 白芷 牛蒡子 防风 白鲜皮 赤芍药 甘草

    功能主治

    疏风祛湿,清热解毒。治风湿热毒,侵袭肌肤,致生疥疮,瘙痒不已。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日久不愈,加何首乌;干燥,加当归;有热,加黄芩;下部多,加黄柏;小便涩,加木通。

    摘录《疡医大全》卷三十五
更多中药材
  • 处方朱砂2钱半,南乳香半两,酸枣仁(炒,去皮)1两,人参2钱半,远志(去心)1钱半。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榛子大,每两作30丸,金箔为衣。功能主治小儿心神不宁,困卧多睡,及痰涎壅塞,恍惚不定。用法用量每服1丸,人参汤化下。摘录《御药院方......
  • 处方龙齿3钱(煅),石菖蒲1钱。功能主治宁心安神。主心经病。用法用量水煎,代茶。各家论述方中石菖蒲入心、脾经,具开窍安神之作用,《本经》称本药可“开心孔,补五脏”;龙齿归心、肝经,可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治心悸、惊痫诸证。摘录《慈禧光绪医方选......
  • 处方当归3两,生地3两,枣仁3两,黄连3两,玄参3两,白术3两,人参1两2钱,甘草1两2钱,胆南星1两2钱。制法上为末,荷叶汤为丸。功能主治癫证。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心白滚汤送下。摘录《玉案》卷四......
  • 处方茯神、枣仁、当归、远志、桔梗、芍药、地黄、陈皮、甘草、龙眼肉。功能主治疫邪已退,脉证俱平,但元气未复,或因梳洗沐浴,或因多言妄动,遂致劳复发热,前证复起,惟脉不沉实。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温疫论》卷下......
  • 处方茯神、远志、陈皮、半夏、杏仁、石菖蒲、麦冬、桔梗、甘草。功能主治安神化痰。主中恶,牙关紧急,昏不知人,头面青黑,肌肤粟起。用法用量有食,加枳壳、厚朴。摘录《医学传灯》卷上......